1.Open Management Protocol:开放管理协议
2.Operation&Maintenance Processor:运行维护处理器
OMP[计算机术语] - 简介
【语言】:中文
【何人(公司)所著】:朗讯
【文件格式】:word
【文件原名】:朗讯OMP 和AP系统日常维护介绍
1. OMP和AP系统简介
2. OMP操作及维护
3. AP的操作及维护
OMP[计算机术语] - 商业评论
公营机构的闲散——以公营和私营的垃圾收集公司为例
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公营机构的闲散的关注与日俱增,导致公营机构的内部转变,产生了将公营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向私营机构转移的压力。这种转变的趋势是全球性的,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财政移交;衡量业绩的清晰标准;投入和产出的清晰关系;逐步增加的责任性和可靠性;私营机构管理实践和管理风格的优越性;竞争、外包和节俭带来的效率。这种转变的趋势在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时代最先获得效应,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引入私营机构的管理技术来提升公营机构的效率。最初实现的改变有:更强的管理层级控制;更多强调绩效评估;更倾向顾客服务;更重视员工个人工资系统。而最近的最新发展有:强调准市场经营;管理合同;外包;减小规模;向服务系统进以获得灵活性和多样性。
国际上对公营机构效率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最基本的论断是:公营机构的经理们为了寻求将其可以自由决定的预算最大化,而采取一系列机会主义的行为,导致公营机构的低效率。公营机构现行的管理机制能否有效的遏制类似的机会主义行为呢?缺乏竞争的现行机制能否使得公营机构发挥最大效率呢?私营机构的管理机制是否更加优越呢?
为了证实公营机构是否太过于闲散,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公营的垃圾收集公司和一个私营的垃圾收集公司的比较。这两个公司都提供同样的服务,将他们在组织,方法,结果,运营效率,财务几个方面进行对比,高下立分。选择垃圾收集公司作为案例研究的原因是:生产服务过程不复杂,易于分析管理控制系统并作出比较。
OMP[计算机术语] - 研究过程
案例研究在两个负责挪威某城市的垃圾收集和运输的公司中展开。背景是该市的市政厅决定将一半的垃圾收集工作外包出去。一个私营垃圾收集公司(以下简称私营公司)赢得了外包合同,并在1998年11月开始经营行为。案例研究的目的是要分析公营垃圾收集公司(以下简称公营公司)在外包之前的闲散程度和管理控制系统的质量。并在私营公司经营了半年之后,与之对比。
公营公司成立于1918年,主要负责城市垃圾的收集和处理。除了家庭垃圾收集处理的垄断经营业务外,公营公司还负责市政垃圾倾倒;工业和特别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在外包一半的工作量以前,公营公司有140个员工,其中的77个负责收集和运送家庭垃圾。
私营公司是挪威一家大型循环利用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该集团成立于192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稳步发展。在90年代由于业务发展到新领域,而迅速扩张。目前,该集团在挪威进行广泛的业务经营,包括纸制品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生物能源的生产;垃圾运输、收集和处理。在1998年,这个集团公司共有857名员工。在赢得外包合同后,雇佣了41名员工来完成该市一半的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其中19名负责垃圾收集。由于市政当局跟私营公司签订了明确的合同,且该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准确明晰,调查这个41人部门的绩效则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提高案例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调查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采访了组织各个层面的人员。从一开始就非常小心谨慎的采访受访者,尽量控制避免产生社会倾向性的偏见。采访的安排都是互相关联的,受访者被问到的问题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同安排;效率指标;管理控制系统;组织结构和内部过程。大多数采访都由两名调查人员一起完成,以确保公正性。
这两个公司的营运总监、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都接受了采访。此外,市政有关部门的公务人员也接受了采访。该部门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外包垃圾回收业务的谈判,管理公营公司的财务总监,董事会主席和听取公营公司员工代表意见。每次采访都安排在受访者的办公场所,有的受访者还接受了几次采访。所有的采访都进行了录音,采访之后调查人员会撰写一份报告,与受访者核实。对同一个受访者的第二此采访将会从第一次采访的报考开始,以此来检验上次采访的可信度。采访工作开始于1999年4月,结束于2000年3月。在采访中,大量的文件被用来作为参考数据,并向受访者陈述,例如:公司年度报告;关于组织结构的报纸文章和文件;会计和预算系统;以及其他管理控制系统。
尽管“闲散”是此次调查的重要概念,由于很多时候依赖经验来衡量决断,而造成了一些大麻烦。调查人员引入了一个新方法:为了发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集团跟公司的密切程度,设计了一个新问题。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会被问道:“当公司处在危难中时,为了挽救公司,他们能接受的对他们自身利益的最大削减能达到什么程度?”调查人员希望借此来探知“闲散”跟“改革”之间的微妙进退联系。
考虑到可靠性和有效性,调查人员还试图通过运用会计数据来给“闲散”程度定级。仔细考核未分配利润、已付出的股利、综合行政花费、劳动资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负债在资产净值中所占比例、短期贷款利息与最低银行利率的比较、价格/收入比率,之后建立一个可变指数来给“闲散”程度定级。
OMP[计算机术语] - 研究结果
1、 与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协议
市政当局在1991年开始要求公营公司将垃圾回收处理费保持不变,希望能查出垃圾回收处理费是否在一个可接受的程度上。市政当局还同其他城市的费用,进行了横向比较。公营公司在没有减员,没有降低市民要求的服务水准的情况下,达到了这个要求。同时,公营公司的帐面上显示有大量的“利润”。这些利润的相当一部分并非来自垃圾回收处理,而是公司的其他经营行为,由于帐户信息的不完全,已经无从查证。利润被留存起来,作未来投资用。“闲散”的程度在1991-1997年之间部分被稀释,因为这段时间的垃圾回收费没变。自从1991年垃圾回收这项公营事业开始自负盈亏,公营公司就开始不受任何干扰的资助经营了。
私营公司的老板明确定出了利润要求。并且利润要求被认为太过分而几乎不能达到。私营公司还跟所在集团内部的其他相关企业进行了预算和帐户的重要数字的系统比较。这些数字表明,私营公司有着巨大的预算压力,那么就极少有机会造成“闲散”。私营公司老板还提出了对内部管理系统、程序和汇报的要求,建议对“闲散”和“机会主义者”行为带来的麻烦保持高度警惕。此外,市政有关部门还跟私营公司签订了精确的合同,阐述了私营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水平、服务量大小的相关规定、并要求私营公司向市政有关部门定期汇报服务量和服务质量。如果合同没有被准确的执行,私营公司将会受到每日罚款。
市民通过交纳市政费用来为垃圾回收处理服务付费;他们没有其他额外的选择。既不能比较价钱,又不能比较质量。对市民来说,衡量“闲散”程度变得非常困难。但是,调查结果发现,公营公司提供了市政有关部门要求之外的额外服务,展现了较高的服务水准。譬如,圣诞树的清理;花园垃圾和其他额外垃圾的清理。这可以看作,公营公司虽然“闲散”,但是将部分“闲散”转化成了给市民的利益。
在公营公司,垃圾回收员有固定工资加根据工作表现浮动的奖金。每个垃圾回收员都要完成固定的工作小时数,这个数字是根据公司承担的任务和垃圾回收员的平均效率计算出来的。如果垃圾回收员的工作时间超过了固定的小时数,将会获得额外奖金。如果垃圾回收员在固定工作小时数之内完成了工作,他们也不能离开,必须在工作场所待着。对垃圾回收员的平均效率的研究是在1978年进行的,之后公司使用了新工具,并改变了日常工作习惯,但是,没有人进行新的平均效率研究来修正固定工作小时数。而在私营公司,垃圾回收员只有固定工资,但是他们跟公司有签订一个时间合同。比如,如果他们在下班时间之前完成了工作,他们可以自由安排剩下的时间。很清楚的,公营公司给员工的工资条件要好过私营公司,这也使得在所有的政府公营公司中,负责垃圾回收的这个公营公司更加吸引人。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闲散”的标志,“闲散”部分表现为公营公司垃圾回收员所得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