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手机支付、定位服务、手机云服务等功能层出不穷。但在使用这些应用的同时,用户的信息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现在,用户隐私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并且隐私安全问题发生率也越发提高。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也使得其中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信息,谁也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曝光于网络。难道这就意味必须删除应用或是关闭定位服务?现在,手机隐私 保护的战争才刚刚打响,我们只能祈祷这场战争能取得全面胜利,用户隐私得到保障。下面来看看用户在信息安全方面临的5个“挑战”吧。
一、用户真的在乎手机隐私?
根据2011年哈里斯互动研究显示:98%的用户都希望手机信息的安全能得到保障,而且要在应用和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是牺牲网络换取绝对的安全,那也没有几个人会答应的。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用户还是足够关心他们的隐私,而且他们经常使用各种类型应用程序。但同时应用收集了许多有关用户的信息,甚至通过用户使用习惯猜测出用户的想法。
更可怕的是,如果手机数据被利用,就算删除应用也于事无补。这些隐私数据依然会被公司、其他人、或是第三方收集,用户无法得知他们将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只能做好最坏的打算。所以目前唯一的办法是:祈祷(=.=!)。
数据显示19%的用户会选择关闭手机定位服务,也许这是唯一可以关闭的了。但是关闭定位服务也意味着地图、GPS、或当地餐馆推荐服务无法使用。许多人甚 至离不开这些服务,结果很显然,这部分人群冒着隐私泄露的风险宁死不屈地使用定位服务。有些应用会象征性地询问是否拥有接收数据的权限。
二、定位服务的隐患
定位服务是最具争议的手机隐私之一。它不仅能实时追踪用户的地理位置,还能通过用户习惯预测未来的地理位置或者习惯性行为(即使成功率不近相同,但科技在 不停地进步,谁知道不久之后将成为什么样呢)。当然,每当用户数据被收集,这些数据就有被出卖给第三方的风险。你也许还记得曾经那备受争议的 PleaseRobMe,它通过Foursquare检测并分析哪些时间用户的家里没有人(高端职业盗贼必备软件)。当然,如果你有一个正常的工作,上班 时间几乎不会在家。所以,PleaseRobMe还不算逆天。
看看法律方面,6月,国会表示将加强智能手机数据监管并完善相关法律。随着手机应用开发商增加,手机数据的传输量也越来越大,科技的进步导致智能手机的用户也不断增加,用户希望有法律能约束智能手机数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