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网络基础知识 >> 正文

未来教育看南京:技术装备“优化”传统微机教室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纸张的发明淘汰了沉重的竹简,汗牛充栋的竹简被浓缩成薄薄的书本;印刷术的发明把大量的人力从烦琐的抄写工作中解放出来,信息可以没有损耗地被复制成千上万遍;广播、电视的发明使单向的远程教育成为可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明打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传播载体的状况,使教育迈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

  在传统教育术语中,“教育”常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活动范畴,“传播”是另一个独立范畴,“计算机”则又是一个独立范畴。但是,随着传播与计算机的合二为一,导致这些独立范畴界限的日益消失,网络则成为结合的必然产物。这也必将导致教育革命。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

  改革之路:由“试验”推行到“普及”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不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而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在课堂,突破口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信息化改革是痛苦的,首先要自我学习,南京的成功之处在于没有盲目地迅速普及,而是逐步逐步地推进。“信息化需要一个学习适应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人人都欢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已经根深蒂固,校长本身的观念是不想用信息化来打破学校现有的格局。”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后有为谈道,“南京非常慎重,所选择得学校一定要有改革意识,并且需要有相应的师资才会给装备。我们要引领、推动改革,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迫,一旦强迫就会出事。”

未来教育看南京:技术装备“优化”传统微机教室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 后有为

  “新三基教育”(即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基于小班的教育)是南京市教育局的领导们所提出,针对南京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基于脑的教育是提升学习力的基础,科学用脑,开发脑力的潜能和潜力。基于小班的教育,南京市在推行小班化,中国的教育格局模式是大班,大班无法关注到所有学生,而小班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是形式的变革。基于网的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在数字化资源背景下怎么来开展教育改革。”在后有为看来,南京教育装备现在对于新“三基”的后两基做了很多工作。基于小班的教育,用技术和设备设施来支撑小班教学方式能够有更好的条件和设施。而基于网的教育,提供科学的设备设施和资源来支撑网络教育改革。

  “新三基教育”,互为条件,互联并进,共同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实际上,“基于网络的教育”和“基于脑的教育”,为“基于小班的教育”提供了腾飞的翅膀。探索在小班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如何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让小班化教育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先进、实践更科学、策略更智慧、效果更明显。

  融合之心:构建“数字化”教育环境

  南京近几年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落实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二是学科实验室的数字化建设。

  学科实验室根据《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将原来的专用室都改成实验室。南京着重从数字化品质、数字化技术应用来提升学科实验室品质和内涵。通过学科实验室来推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通过学科实验室数字化技术应用、数字化资源的运用,来推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