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网络基础知识 >> 正文

超市食品卫生问题遇查处难 相关立法尚不完善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日前,本报记者调查某些超市时发现存在果蔬返包、计重虚假等乱象。针对这类情况,是否有法律武器可以对之进行制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工商部门坦言:“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依规整改,难以进行严厉的处罚。”

  为何?昨天,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相关立法尚不完善。”他提到,广州对超市的散装预包装食品监管,虽可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广州市食品超市经营管理规范》,但规范中却难寻罚款等具体的执法标准,而食品安全法对于果蔬等“非食品”也无可奈何。食品出了问题后,执法部门既难溯源又难严惩。

  记者查阅《广州市食品超市经营管理规范》发现,其中明确指出,食品超市应当检查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是否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在超市出入口、重要通道、散装食品销售区域及问题食品销毁专用场地设置彩色视频监控摄像头,以及建立并执行问题食品退市及销毁制度,其中还特别指出“视频图像记录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30天”。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广州市食品超市经营管理规范》仅仅是个文件,并没有处罚力,最多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虽然我们已下决心严惩食品安全事件,但很难找到具体的执法依据或标准。”

  “执法中经常遇到一种情况,一些食品出了问题,没有办法罚款,只能既往不咎,下架问题食品并限期整改,这是执法中很头疼的情况。”这位负责人向记者坦言。

  国外超市:系统自动“拦截”过期食品

  在周边国家,超市企业对生鲜食品的报损(业内术语,指登记和销毁过期食品)流程如何?在食品安全方面有怎样的监管机制,值得国内超市企业借鉴?

  日本超市:

  过期食品上架系统会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