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软件知识 >> 图文处理 >> 平面设计理论 >> 正文

颜色的前世今生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颜色的前世今生1·一切从光开始

  还是从我们系的经典段子开始吧。

  话说某师兄去中科院保研的面试上,台下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曰:"因为海是蓝色的!"

  老师无语:"这是文科生的答案,请给我一个理科生的答案。。。"

  据说后来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保研面试的经典问题,每年必问。

颜色的前世今生 三联

  当年老师把这段子讲到这儿,台下的我们都笑翻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瑞利散射"。

  不过为什么是瑞利散射,还要从颜色的本质说起。

  颜色的本质是光。

  光的本质是能量。

  (当然,其实在我这样的理科生看来,这个世界上一切东西的本质都是能量,宇宙、山川河流、资本、情绪、你和我。呵呵,扯远了~)

  更具体一些,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并且仅仅是电磁波长长的波谱中的一小段。

  在波长380nm到780nm的范围里的电磁波,能量可以被人眼接收。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讨论时,往往把光称为"可见光"。

  (难道还有"不可见光"么?这个名字其实很容易引起人的误读。我猜,主要是因为"光是电磁波"这句话没什么问题,但说"电磁波是光"就不对了,因为电磁波并不都是可见的。为了表达这个纠结的意思,为了让"光"跟一票黑乎乎的电磁波兄弟——什么射线啊,微波啊——区别开,叫了这个纠结的名字!)

  从图上看,从480nm到780nm的光谱里,所拥有的颜色就是彩虹的颜色——当然了,彩虹就是从太阳光里折射出来的嘛。

  不过,彩虹里只有饱和度很高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其他常见的颜色呢?褐色呢?粉红呢?紫红呢?尤其可疑的是,白色和黑色呢?

  所以,这条彩带上的颜色,是所有可见光的颜色。可并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颜色。

  它们被称为"光谱色"。

  意思就是,单一波长的光,所形成的颜色。

  比如,如果我用光栅把550nm的光单独分离出来,看到的,就是非常饱和、非常耀目的绿色。

  (想想那种绿色的激光笔,没错,就是那种绿!)

  这是人类目前(恐怕包括以后),所能见到的,最纯粹最纯粹的一种颜色。

  所以,单一波长的光,又叫单色光。它的颜色是不可再次分离的。

  那如果我把它们混合到一起呢?如果改变它们的比例呢?黑色和白色又是怎么回事?

  很好,事情开始复杂了。

  下次再见。

  我从小就对颜色着迷。

  但颜色又如此复杂,如此神秘,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大大的谜团。

  现在终于下定决心把这个题目好好写写,一解心中多年迷惑。

  不知道要写多久,希望我能坚持。加油!

       下一页更精彩

  颜色的前世今生2·光的叠加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为啥早早把光造在前面呢,因为没有光啥也看不见啊,造出来木有啥用。。。开个玩笑,大家表拍我。。。

  咱继续。

  光照在物体上,物体反射回来的光,被人眼接受,视觉细胞产生响应信号,视觉神经把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信号处理后,得出物体的相关信息:位置、大小、形状、质地,以及颜色。

  不同的物体对光谱的反射、吸收性能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能量谱。不同的能量谱进入人眼,从而感知到不同的颜色。

  看一下上面柠檬的反射谱,这条曲线是用仪器能测到的、柠檬反射回来的光的分布曲线。虽然柠檬是黄色的,但其实并不只是反射黄色的光谱,反而从蓝色到红色都有反射。

  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柠檬的黄色里,其实包含了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黄色是最后大脑的一个整体的印象,是所有接收到的光的叠加效果。(另外再罗嗦一下,如果真的只有黄色会怎么样呢?这个时候柠檬就会黄得非常鲜艳,以至于显得很假。就是因为它的颜色太单一了,缺少这种叠加效应产生的那种柔和自然的感觉。绿色激光笔可真是个好例子,你什么时候见过自然界有那种诡异的绿色?)

  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是相当强大的,瞄一眼,就知道能量是怎么分布的了。甚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脑在跟我们说:"看啊看啊,它的能量分布是这样的,这样的,还有这样的~"我们瞟了一眼,"哦,黄色。"

  不过,黄色和黄色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柠檬,不同的位置,颜色也不会完全一样。同一个位置,不同的光线条件,颜色也不会完全一样。

  红色光多一点,就是桔黄色;蓝色光多一点,就是黄绿色;向着光源的地方比较亮,黄色会发白,明度上升,饱和度下降;背着光的地方,黄色发灰,明度下降,饱和度也下降。

  他们本质上的区别,就是能量谱的不同。如果两条光谱曲线是一模一样的,可以完全重合的,那么可以说它们形成的颜色是完全一样的。(虽然但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着实少见。)

  不过,在我们发现能量谱这个本质问题之前,人类已经为如何表述颜色困惑许久了。虽然不同的颜色已经有不同的名字了,但还是有很多不便之处。简单的说,买个颜料就很费劲啊~

  --"老板,我要茜红色。"

  --"哪。"

  -- "茜红色哪是这个颜色啊?!这明明是胭脂红!"

  -- "那你说茜红是什么样的?我家茜红就这样!"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反复发生,一些聪明人就开始想办法把所有的颜色都编上号。用数字来表示颜色,然后印一本标准色卡,用的人一人发一本,这下就不用怕有这种分歧了。包括现在你去买家具什么的,厂家都会有这样的色卡,你想改成什么颜色,就在色卡里挑一种喜欢的就好。

  不过,厂家提供的是比较有限的颜色,因为他的配方都经过反复试验固定下来了,就那么几种可选的。这样有限的颜色怎么能满足科学家的求知欲呢,呵呵~通过对颜色特点的观察,许多科学家都发现,颜色主要有三个特性,色相、明度、饱和度。如果用三个坐标来表示这三个特点,就可以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把所有的颜色都标上号。

  这个办法,后来被叫做表色体系方案。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孟塞尔的色立体,影响至今。

       下一页更精彩

  颜色的前世今生3·色彩体系

  为了方便的对颜色进行交流和使用,人类早早开始对"标准颜色",或者说"颜色的标准"进行探索。

  三百多年前,一位瑞典科学家(也许是位博物学家)Richard Waller发表了《简单色与混合色表》,一共有119种颜色,由浅至深排列。主要用于给自然界发现的物体描述颜色。使用者将实物与色表对比,就可以确定所观察对象的颜色名称了。同一时期还有其它科学家创建的色表,因为没有找到图,就不一一列举了。

  图片来源:"A Catalogue of Simple and Mixt Colours with a Specimen of Each Colour Prefixt Its Properties," i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vol. 6 for the years 1686 and 1687

  (这样采用肉眼和标准色对比的方法,来进行颜色描述的方法,被称为"对比色法",在能量谱被发现之前的这段历史中,一直是唯一靠谱的表色法。)

  Waller的色表表明,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简单色可以混合出混合色(即中间色)。但是用色表这种二维表格的表现形式,颜色之间的过渡、关联关系并不明显。

  还有没有更有逻辑的、更容易记忆的、不会把人搞晕的表色法啊?

  有了!横空出世的伟大科学家牛顿,发现了白光可以用棱镜分离出彩虹色(年代稍后,《Opticks》一书发表于1704年)。从此开始了更科学、更精准的颜色研究之旅。

  这部分先按下不表,先说说牛顿的另一大天才想法:

  把直线排列的彩虹色带变成了色轮!

  从此蓝色和红色首尾相接,中间增加了紫红色。蓝色红色之间的大段空白被衔接上了,色彩之间的关联更加直观。不但所有能明显识别出来的色相都标注在色轮里,还有了种轮回的哲学意味。

  (所谓色相,就是颜色的主基调,就是能叫出名字来的红黄绿兰紫。黑白两色不算,原因以后会详细讨论。)

  (另外再八卦一下,紫红色是唯一没有光谱色的颜色,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单色光能形成紫红色这种色相。但凡见到紫红色,它一定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这难道是大家都认为紫红色是种神秘的颜色的原因?呵呵!)

  看看这个牛顿色环的彩图,多古典啊。。。爱死这样的风格了!

  图片来源: [C. B.] Traité de la peinture en mignature (The Hague, 1708).

  且慢,这里仍然只有彩虹色(虽然增加了一个紫红色——嗯,话说图上的紫红怎么更像粉红?褪色了?),仍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