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医院,不知道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病人。
张大夫正在医院坐诊,今天已经陆陆续续看了几个人。
正好伸一伸懒腰,这个时候推门进来一个人。
还没坐下,就跟张大夫说:
“快把药给我,我等下有急事要走。”
“可是我还不知道你有什么病啊?需要检查下你身体的异常情况,然后确定到底有什么病,再根据你过去的用药历史和身体情况,综合给你开展治疗方法啊。”张大夫有点错愕地说。
“这个……太麻烦了,你能够直接把药给我吗?你这么多年大夫,开个药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想如果你不太可能遇到这样做的病人。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对就医来说,最后的开药只不过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相比之下,排除、检查、诊断和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构思诊疗方案才是最困难的。
在医生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它的不合理已经非常显然了。但是在文案界,同样的情况却每天都在发生。
作为一个略懂点互联网产品文案的人,李叫兽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叫兽,能帮我们的母婴用品想一句文案吗?”
提问者拿起话筒,希望像我这样的人能够5秒内想出一个绝佳的文案。
“帮你想文案可以,可是你得告诉我你的战略啊?我得你知道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竞争、吸引客户。为了施行这样的策略,你需要让在你的消费者心智中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如果没有的话,我需要很长时间来帮你做这些才行。”
“这个……我没有怎么想过这些,你能够直接想一句文案吗?”
这怎么可能呢?
文案必须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感受,而我不知道你想引起他们的什么感受,不知道你和竞争对手的差异在哪,更不知道你想用什么样的战略去应对竞争。
后来,我在跟这个提问者的多次沟通中,逐渐理解了他公司的情况。
他们母婴产品的优势是更加安全和放心,劣势是品牌小(属于小众品牌,很少有人去买),而且价格昂贵。
既然这样,他们的战略可能应该是:想办法让消费者更加在意安全性,而不是更加看重大众品牌和价格。
那如果这样,在文案策略方面的选择可能会是这样:
但即使这样,这个文案思路还是不能用的。因为还没有综合考虑到该品牌过去的调性、消费者现在的状态、大众对这个概念的接受程度等等。(时间原因)
总之,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文案必须服从于你的战略,而如果你的战略是不清晰的,就需要先梳理战略。而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工作(否则战略咨询公司也不会收费那么贵了)。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总觉得文案就是随便想想就能想出来的?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只去关注“可见”的部分,而不是“重要的部分”。
文案的设计过程一般要经过4个层级:
1,战略层: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比如定位高端、安全、小众的母婴用品)
2,感受层:为了实施这样的战略,我们需要让消费者产生什么感受?(比如价值认同,认为作为好妈妈,应该买更安全的母婴用品,即使它很小众和昂贵)
3,内容层:为了让消费者产生这样的感受,我们需要创造什么内容?(比如强调“少数人的选择”,说明我们如何服务这样的少数人)
4,表达层:这样的内容如何用合适的词汇语句表达出来?(这是最具体的词汇选择等问题)
而这就引入了一个基本的矛盾:越是重要的部分,越是不可见的,越是容易被排除到讨论圈之外的。
这就导致很多文案作者只是在考虑最上层的词汇、语句表达,并不讨论更加重要的战略、感受和内容等。
很多自嗨式的X型文案就是这样:他们只关注最上层的表达层,却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要影响用户的什么感受,更加不知道这样的文案战略价值何在。
比如当一些人说“乐享生活,极致体验”的时候,只是表达了“我的产品好”这个内容。但是现在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不是“我的产品好”呢?如果它产品真正的优势是“低价、小巧”,那么战略定位就不应该是“产品好”,也就不应该用“极致体验”这样不符合战略的文案。
所以,当我们分析一个文案的时候,更加应该考虑是它是否是一个“策略性的文案”——服务于公司战略,而不是表面上的创意、表达等。
毕竟:
小孩子才看文字表达,成年人只看策略性。
比如,前几天出现了神州专车打Uber的文案,一时间形成了新闻热点。
那么这是一个好文案吗?
有人评价这样的文案简直就是在作死,显得品牌非常无耻(攻击自己的竞争对手),甚至称之为——“简直是罕有的公关灾难”(微博上很多人因此而给神州负面评价)。
也有人说这样的文案获得了大量的转发,提高了曝光,是好文案。
但这些讨论大部分都在讨论文案的可见部分—比如表达、内容等,而不是这个文案背后体现的策略。
而我看到这个文案后,第一反应是:神州专车的战略终于走对了。
这次的表达和内容层面,可能成功(带来的曝光),也可能失败(毕竟是不太道德的),但是其深层的战略方针应该是正确的。
而只要文案背后的战略是正确的,即使某次文案失败,也往往没有太大关系,可以以后再调整后制造成功文案。
为什么我认为这次的文案不论实际上写的怎么样,至少体现了重要的好战略呢?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好战略?
有人信奉实效主义,认为好战略就是“直接杀敌”的战略。比如好的文案策略,就是能够带来正面口碑、引来传播、直接带动销售的。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好战略并不意味着直接杀灭敌人或者带来销量,而往往意味着改变局势,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一点,占据竞争的有利位置。
比如假设你是某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接到上级命令去支援一队被敌军埋伏的友军。
首先你的形势是这样的: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觉是:友军兄弟们人手不够了,我要跑过去支援!
所以大部分人的进军路线可能是这样的:
这时候有人会说:我们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杀灭敌人,只要杀灭敌人,友军的埋伏自然解除了。
所以他们的进军路线是这样的(直接跑过去进攻敌人):
但是这样进军,你仍然会面临仰面进攻,被敌人居上临下的不利局面。即使最终杀灭了敌人,可能也伤亡惨重。
而真正的战略家会这样进军:
他们并不是想着直接做出看得见的实效(比如杀了几个敌人或者救了几个友军),而是先改善自己在战略上的不利局面。
通过往旁边的山峰进军,虽然他们距离友军反而更远了,表面上违背了“支援友军”的目标。但是却改变了局势,让自己可以占据有利位置攻击敌人,从而彻底解决友军的埋伏问题。
同样,本来的神州专车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一开始处于不利的局势之中。
首先,他们当时的文案是这样:
而滴滴专车等其他专车的文案是这样:
表面上看这两个文案的表达、内容等都不一样,但是实际上体现的战略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