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智能手机 >> 手机应用 >> 安卓教程 >> 正文

Android 比 iOS 做得更好的六个方面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iOS 从1用到 5,iOS6 只是偶尔玩玩女友手机才得以体验;Android 从2.2玩到4.2.1。难免有不全面不成熟或者有偏向性的观点,望 iOS 用户见谅。

  1. 流畅的应用间分享机制

Android 比 iOS 做得更好的六个方面 三联

  这是笔者舍弃 iOS 全面转投 Android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Android 的内置分享功能非常好用,只要你安装的 App 有相关接口就能使用分享功能。

  一个实用的例子,我在 Tumblr 上看到一张图,想要通过 Whatsapp 分享给我好友。

  Android 操作:点击分享,列出所有的能够分享使用的 App 和方式(蓝牙、邮件等),我选择 Whatsapp,选择好友,Bang!成功。好友收到 Link,点击打开,选择使用 Tumblr 打开(如果没有安装 Tumblr 的 App 则可以使用浏览器打开移动版),直接看到这个 GIF 动画,并间接获取各种信息(查看 Tumblr 上这个图的上传者,查看同一专辑的其他图片,关注该用户的Seed等)。

  iOS 操作:想办法下载 GIF(由于版权原因可能根本无法下载),打开 Whatsapp,找到好友, 粘贴 GIF(发送图片),接收方收到图片,查看,进 Tumblr 搜寻该用户,关注。或者使用 Tumblr 内置分享(需要接收方安装 Tumblr 的 App 注册并关注你)。

  再举个例子:Android,原生相机拍照 -> 分享给第三方 App做滤镜、美化和手写涂鸦,再上传微博和 Google+,同时使用分享键通过微信分享给若干好友。同样的操作,不夸张的说,iOS 至少使用二至三倍的时间。

  另外,由于 iOS 缺乏统一的分享功能,每一个 App 想要实现分享都需要重新输入用户名密码并连接授权服务器获取 Token,体验真是悲剧。

  此外,基于 Android 的 Bundle 在多 App 间的协作也是非常迷人的。iOS 上我仅仅发现了Facebook有类似功能,而该功能也只能用在第三方 App 的 Facebook 的登陆验证上。

  根据 Google 官方指南 pure Android 章节,各种 App 都不建议使用内置分享功能。

  许多国内软件使用类似 iOS 的内置分享功能, 看上去是偷了懒降低了重新设计实现的工作量,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点名批评微信,虽然自己在iOS上退出SDK想要实现一键分享,但是 App 做的竟然打不开 URL,只有转发和删除两个选项,非常搞笑。

  2. 自由自在的定制 Launcher 和 Widget

  如果你厌倦了 iOS 一成不变的桌面和图标,或者渴望拥有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来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味,Android 绝对是你的第一选择。

  各种各样的桌面、锁屏设计绝对让你眼花缭乱,还有各种教程。只要愿意折腾,搞成什么样子都可以。随便贴几张桌面,这种程度的定制即使是越狱了的 iOS 都很难实现。

  有人说手机第一屏体现了手机主人的个性,所以定制能不能起到好的效果主要还是看个人,但起码提供了定制的选择。

  3. 真•后台•多任务

  许多人以为 iOS 没有真正的后台,也就是“伪多任务”, 其实不然,iOS是有后台的,不过主要适用于:

  1、苹果自家 App;

  2、通话类、Voip类,如 Skype;

  3、GPS 类,如面包旅行;

  4、音乐类,如豆瓣fm;

  5、后台下载类,有10分钟下载限时,超时会被Kill。

  所以 iOS后台的局限比较多,而 Android 就没有各种限制,也就是所谓的“真·多任务”。缺点不多说了,耗电、系统病毒、拖慢系统等等。

  举个推送和后台结合的例子:Pocket 是一款 Read it Later 软件,用于存档文章、图片以稍后观看。用户可以方便的利用浏览器书签或者插件储存文章等有空时再阅读

  iOS 由于没有所谓真后台,所以软件功能有所限制,不能在用户添加完一篇新文章后马上开始下载。查看文章需要打开 Pocket 应用来完成下载,因此我周围的Pocket用户并不经常使用这款很不错的免费服务。

  Android 上 Pocket的优势:

  1、任何 App 可以使用分享功能保存内容至 Pocket (上文第一点已经描述);

  2、推送后后台自动下载;

  Android 上的 Pocket 程序能及时在后台预先下载,当离线阅读的时候文章已经都下载好了,非常人性化。

  除此之外,例如 Zaker、Google Current 等阅读器可以每天定时或者一定条件的预先下载阅读内容(如每晚/有 WIFI 并且插上电源时)。既能保证预先下载又不会消耗过多电量流量,希望各种后进 App 学习。

  再说一个软件:Dropbox

  Dropbox 的 Android 和 iOS 的 App 都能实现手机照片视频上传到云。不过 iOS 必须打开 App 才能上传,使得这个功能变成鸡肋。 Android 的 Dropbox 客户端可以实现即时上传,这都是在后台不知不觉进行的。每当我回家一看电脑,今天和朋友的照片视频已经出现在文件夹中了,就不断感叹科技的进步。

  iCloud 也有 PhotoStream功能,不过有限制:在线时间30天、由于名字不好(PhotoStream)所以不能传 Video。

  再推荐个软件:tawkon

  该 App 说白了就是监视你通话方式和通话时候的信号强度,在你直接使用手机并且信号不佳的时候提示你使用免提或者耳机来避免过度辐射。界面友好,功能创新,值得尝试。

  综上,Android 的真后台给了许多 App 发挥的空间(当然也给了流氓软件发挥空间)。

  4. 潜力无限 Google Now

  有许多没有用过 Google Now 的人认为它是一个类似于 Siri 的语音控制应用,实际上 Google Now 某种程度上更类似于 ifttt。Google 根据自己的各种服务搜集的用户信息,在它认为合适的时候 Trigger 给用户提供卡片式的提示。如果说 Siri 是用户语音输入触发分钟信息,Google Now 就是各种用户数据触发的,一个被动,一个主动。使用 Google Now 的前提是你必须接受 Google 各种挖掘你的数据,对于我母亲这种对个人隐私安全性极度敏感的人(她甚至连GPS定位都不能接受)来说,这项服务是无用的。

  由于涉及各种我生活中的数据,所以手机就不截图了,以Google 官方图举例小部分卡片。

  基于地理位置的卡片:

  * 天气

  * 交通

  Google 能够“监视”你的任何地理位置变化并记录你在某个地点滞留的时间,经过简单的学习或者用户设置,Google Now 能在早上给出上班路线和所需时间,在傍晚之后给出当前地点回家的时间和路线。另外,Google 还检测你经常逗留的其他地点。由于我平时经常去女友那里,Google 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提示我多去看看女朋友(^_^)。如果你在日历中设置了带有地点的事件,也会在事件开始一定时间前(取决于交通状况)提醒你赶去那个地点。

  *旅行

  在赛前给出你关注和可能关注的球队的赛程,赛中给出即时比分,赛后给出结果和box-score或者各种数据的URL。

  * 股票

  可以设定简单规则,收市后显示,升降幅大于百分之一时显示(AAPL)最近经常出现。

  Gmail 扫描类:

  如果你放心大胆,可以让Google Now 扫描你的 Gmail,然后找出有用的信息通过卡片展示。

  * 机票

  显示你要进行的旅行,并且在机场给出登机牌。

  * 酒店

  地址、导航、Check in 和 Check out 时间等。

  另外还有非常多的功能如电影、生日、步行和汽车时间等可以探索。Google 在过去几个月中将卡片数量翻了好几倍,可以预计会有更多方便的卡片涌现。如果能配合即将退出的 Google Glass 潜力真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