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结合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1 .清洁法。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
2. 观察法。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3. 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 与地 GND 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不低于300欧,最低也不应该低于100欧。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 TTL 芯片(LS 系列)的+5V 连在一起,可吸去+5V 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2) 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 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 。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 插上所有的 I/O 卡. 测量+5V +12V 与地是否短路, 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 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 也可以用流量电组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 通过对比, 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 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 一般测电源的+5V 和+12V, 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 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 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 若电压变为 2 , 为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4 .拔插交换法。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 I/0 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远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 I/O 设备的简捷方法。 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卡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板卡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 I/O 总线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