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安全资讯防护 >> 正文

隔海观潮看SaaS 机遇和挑战并存“完美风暴”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It’s a dog eat dog world”

  Mark Twain有句名言“It’s not the size of the dog in the fight, it’s the size of the fight in the dog.” (在一场争斗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在于打斗的狗的大小,而在于它们打斗的激烈程度。) 2013年的海外中小企业云计算市场就有很多这样的激烈争斗。 .

  2013年将是中小企业SaaS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据Gartner的研究结果,2012年全球SaaS应用市场规模已达到120亿美元,到2015年更将超过200亿美元。虽然目前主要的SaaS应用消费者还是欧美日韩澳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增速却也不容小觑。

.

  SaaS企业应用的第一个主战场是CRM。Sales-force.com是无敌的王者,甚至在大企业市场中也不断攻城略地,以至于Oracle无法利用老迈的Siebel对其进行阻击,因此不得不抛出重金(15亿美元)在2011年收购了SaaS血统纯粹的RightNow来抗衡Salesforce.com。但一年多下来还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CRM 战场的硝烟未散,SaaS企业应用的另一个战场HCM(人力资本管理)也已炮声隆隆。 .

  随着SAP率先出重手于2011年12月收购 SuccessFactors,表明全力转向云计算和社交网络应用的决心,Oracle也马上应战,将HCM SaaS应用厂商Taleo以19亿美元巨资收入囊中,这一系列大手笔的企业SaaS应用厂商的收购,直接催生了另一个HCM SaaS厂商Workday在2012年10月IPO时首日股票狂涨74%,成为迄今为止IPO规模最大的一家云计算公司,首日发行市值就达到45亿美元——可见企业SaaS市场的机会和竞争强度。

.

  传统企业软件巨头也已武装到牙齿了,云中的军备竞赛在全面升级,而我们却在伟大的防火墙的庇护下,高兴地呼吸着北京的空气,隔岸观火,指点江山,纷纷祭起发展中国云计算的旗帜,用厚重稳健的房地产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朵朵云彩安家到神州各地。 三年前,踌躇满志的田溯宁在中国云计算大会上宣称“在云计算方面,中国与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某些方面的发展比欧美更早”——言犹在耳! .

  当我们还继续在神州大地进行云圈地运动的过程中,国际上云计算SaaS应用热点领域已从CRM、HCM转移到BI(商业智能)和Social Collaboration(企业社交协作平台),我们会看到在这一领域越来越多的商业整合与购并。 .

  “The End is the Beginning is the End” .

  音乐响起,结束的起点是开始,终于微软这个闭关多年的巨人出手了,12亿美元收购了企业社交网络公司Yammer,吹响了用社交技术全面改造企业软件的号角。紧接着,Oracle、Salesforce和VMware都闻风而动,纷纷斥巨资将Vitrue、 Buddy Media和Socialcast这些社交软件厂商收购。这反映出了企业软件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交化重生之中,而巨头们则试图跟上形势。 .

  2012 年,《华尔街日报》专门就这些巨头纷纷收购企业社交技术公司的现象做了分析,其中指出微软、Oracle和SAP等传统的付费商业软件,过于笨重和昂贵, 正在节节败退,而新生代云公司(如Dropbox、Asana、Yammer等)正在用嵌入社会化组件的SaaS颠覆整个企业软件市场。而全球企业软件市 场的价值达2800亿美元之多,所以歌利亚必须认真防范大卫从各个方向投来的石头,别忘了,神经常是站在大卫一边。 .

  这波企业软件革命的新潮有5个特点。

.

  企业软件消费化:用户体验比不上Facebook的,不会被用户采用。 .

  软件成为基于云的服务:用户不想等待任何系统更新,需要马上就用。

.

  软件采用自底向上:用户比CIO(首席信息官)说了算。 .

  企业软件社会化:没有协作功能和社交网络连接能力的软件必死。 .

  企业计算移动化:用户需要随时、随地、用任何移动设备都能获取服务。 .

  特别是企业软件移动化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企业IT的发展方向。移动设备加上云端的软件,以及BYOD(员工自带设备)的现象让企业IT部门很受伤,更加促使了因加载臃肿的传统企业软件的PC成为昨日黄花。随着移动设备在企业办公的广泛使用,平板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社会化应用、云桌面技术更促进了云计算企业 应用的发展。

.

  《哈佛商业评论》执行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著作《IT不再重要》中,分析了从廉价的电力运营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延伸到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重构性影响,从而预见到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需要自建数据中心、自组IT团队维护和管理系统,企业所需的IT服务可通过互联网由专门公司提供服务,就像自来水或电力一样。

.

  他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那么IT产业的命运将如何?这又对企业的IT领域 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Facebook的IPO曾引发了大家对IT投资退潮的担忧,但随着消费型社交媒体热和移动互联网个人应用热的冷却,企业市场却是另一番天地。 .

  根据Crunchbase的统计,2012年企业SaaS应用创新企业获得的投资相比2011年增长了45%,而同期消费者应用的初创公司所获 得的投资却大幅减少,这一趋势在2013年将会继续得到加强,风投机构的投资趋向印证了“有用总是比酷好”的论断——企业软件市场代表的就是有用的一方, 也是更有利可图的。 .

  每年,在上一代企业计算(本地软件、数据中心设备和PC)上所花费的开销为6000亿美元,而随着陈旧的遗留系统淡出,基于云的、SaaS式的企业解决方案必然会在移动时代填补其空缺,企业软件的前景一片美好。 .

  企业中的“去IOE”运动 .

  去IOE(IBM、Oracle和EMC)运动首先是从互联网阵营中开始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的技术团队3年前就开始发起了“去IOE”运动,现已获得不小的成果,并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欲效仿者甚众。 .

  简而言之,软件上,将Oracle数据库以开源的MySQL和Hadoop替 代,Oracle RAC以Hadoop集群替代;硬件上,以工业标准的x86服务器(存储可用PCIe SSD或连接没有智能的JBOD)替代IBM小型机和EMC存储设备,同时解决性能快速扩展和软硬件投资的压力。

.

  其实海外的互联网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IOE的东西,不会像淘宝曾以拥有了全亚洲最大的Oracle RAC集群而自豪。以前技术的流向是从企业IT公司到互联网公司,而这一轮的云计算企业软件的技术支撑却全都来自大型互联网企业对开源技术的贡献。 .

  企业IT内部开始“去IOE”了吗?企业IT将尽量使用标准化硬件以降低硬件成本,主要在软件层面实现差异化。毕竟,相对于底层的硬件,上层的软件和应用才是王道。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大数据技术平台公司,如Hortonworks、Cloudera和MapR,一方面拼命将来自互联网的开源技术Hadoop商业化,借助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浪潮,想在企业内部替代传统的数据库作为新型的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平台,另一方面又分别与IBM、 Oracle和EMC(IOE)各自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准备随时上岸被招安。 .

  虽然企业客户对这些来自互联网的新技术有所期待,但互联网的玩法也并不一定都 适合企业级应用。IBM、Oracle、EMC在企业IT领域耕耘多年,有很多技术和产品积淀,IOE也会拿一些开源的技术来搭积木作方案,但它们的优势已不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了,而是全球的资源整合能力。 .

  大企业客户是IOE必须守住的阵地,但中小企业确实可有更多选择,从新兴的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公司获取 所需的IT服务。而且IOE、SAP这些巨头也在吵吵嚷嚷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提供基于云的IT服 务需要完全不同的基因——这也是新兴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公司的机会。 .

  例如,一家位于硅谷的成立于2001年的中小企业软件公司 Infusionsoft,当它2年前将全部应用架构迁移到云平台上后即从高盛(Goldman Sachs)获得了5400万美元的投资,旨在帮助小企业利用云服务获得成功。为此,Infusionsoft建立了一个为小企业需求优化的应用服务云平 台,提供包含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邮件和社会化营销的一体化工具平台。小企业主可以更有效地吸引新的客户,实现自动化营销活动,并以此拉动销售。

.

  在一些小国寡民的地区,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也有一些专门针对小企业应用的SaaS企业获得了国际化的成功,如新西兰第一个市值超过10亿美 元的软件公司Xero,它提供面向小企业的基于云的记账和会计系统。

.

  在这一领域享有国际知名度的还有总部位于多伦多的Wave Accounting和Freshbooks。而总部位于渥太华的社会化电商建站服务商Shopify以及和其澳洲的同行BigCommerce及欧洲同 行Prestashop成为小企业独立或在eBay、Amazon上建立电商系统的业界标准。

.

  Perfect Storm(完美风暴) .

  对于有足够勇气涉足医疗保健行业的云技术公司来说,将迎来一次机遇和挑战的并存的“完美风暴”,而且这一风暴逐步演进成为云计算+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