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软件简介 Soft Introduction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是由谢希仁编写的国内外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于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的第5版,在内容和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的特点是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学习参考价值。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的适用对象非常广泛。由于本书的重点立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兼顾了internet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等内容,因此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都是绝佳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每章后面给出了大量练习题,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酌情安排课后练习。 .
在讲述网络各层次内容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网络、3g蜂窝网络、rfid与传感器网络、内容分发与p2p网络、流媒体传输与ip语音,以及延迟容忍网络等。另外,《计算机网络第五版》针对当前网络应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把相关内容与最新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阐述。
此外,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随书配套的光盘中,有全书课件和作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 150多个问题及解答,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的演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本书引用的全部RFC文档等,供读者参阅。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1.3 因特网的组成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习题
第2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向传输媒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x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2.6.3 FTTx技术
习题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1.1 数据链路和帧
3.1.2 三个基本问题
*3.2 点对点协议PPP
3.2.1 PPP协议的特点
3.2.2 PPP协议的帧格式
3.2.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3.3 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3.1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3.3.2 CSMA/CD协议
3.4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3.4.1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3.4.2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3.4.3 以太网的MAC层
*3.5 扩展的以太网
3.5.1 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
3.5.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3.6 高速以太网
3.6.1 100BASE-T以太网
3.6.2 吉比特以太网
3.6.3 10吉比特以太网
3.6.4 使用高速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
3.7 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
习题
第4章 网络层
*4.1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4.2 网际协议IP
4.2.1 虚拟互连网络
4.2.2 分类的IP地址
4.2.3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4.2.4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4.2.5 IP数据报的格式
4.2.6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4.3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3.1 划分子网
4.3.2 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4.3.3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4.4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4.1 ICMP报文的种类
4.4.2 ICMP的应用举例
*4.5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4.5.1 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
4.5.2 内部网关协议RIP
4.5.3 内部网关协议OSPF
4.5.4 外部网关协议BGP
4.5.5 路由器的构成
4.6 IP多播
4.6.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4.6.2 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
4.6.3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4.7 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4.7.1 虚拟专用网VPN
4.7.2 网络地址转换NAT .
习题
第5章 运输层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5.1.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5.1.3 运输层的端口
*5.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2.1 UDP概述
5.2.2 UDP的首部格式
*5.3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5.3.1 TCP最主要的特点
5.3.2 TCP的连接
*5.4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4.1 停止等待协议
5.4.2 连续ARQ协议
*5.5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5.6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5.6.1 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
*5.6.2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
5.6.3 选择确认SACK
5.7 TCP的流量控制
*5.7.1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
5.7.2 必须考虑传输效率
*5.8 TCP的拥塞控制
5.8.1 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
5.8.2 几种拥塞控制方法
5.8.3 随机早期检测RED
5.9 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5.9.1 TCP的连接建立
*5.9.2 TCP的连接释放
5.9.3 TCP的有限状态机
习题
第6章 应用层
*6.1 域名系统DNS
6.1.1 域名系统概述
6.1.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6.1.3 域名服务器
6.2 文件传送协议
6.2.1 FTP概述
6.2.2 FTP的基本工作原理
6.2.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6.3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6.4 万维网WWW .
6.4.1 万维网概述
6.4.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6.4.3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6.4.4 万维网的文档
6.4.5 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
*6.5 电子邮件
6.5.1 电子邮件概述
6.5.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6.5.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6.5.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6.5.5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6.5.6 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
*6.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6.7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6.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6.7.2 管理信息结构SMI
6.7.3 管理信息库MIB
6.7.4 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6.8 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6.8.1 系统调用和应用编程接口
6.8.2 几种常用的系统调用
习题
第7章 网络安全
*7.1 网络安全问题概述
7.1.1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7.1.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
7.1.3 一般的数据加密模型
*7.2 两类密码体制
7.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7.2.2 公钥密码体制
*7.3 数字签名
*7.4 鉴别
7.4.1 报文鉴别
7.4.2 实体鉴别
*7.5 密钥分配
7.5.1 对称密钥的分配
7.5.2 公钥的分配
7.6 因特网使用的安全协议
7.6.1 网络层安全协议
7.6.2 运输层安全协议 .
7.6.3 应用层的安全协议
*7.7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7.1 链路加密
7.7.2 端到端加密
*7.8 防火墙
习题
第8章 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8.1 概述
8.2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8.2.1 具有元文件的万维网服务器
*8.2.2 媒体服务器
*8.2.3 实时流式协议RTSP
*8.3 交互式音频/视频
8.3.1 IP电话概述
8.3.2 IP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
8.3.3 实时运输协议RTP
8.3.4 实时运输控制协议RTCP
8.3.5 H.323
8.3.6 会话发起协议SIP
8.4 改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
8.4.1 使因特网提供服务质量
8.4.2 调度和管制机制
8.4.3 综合服务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SVP
8.4.4 区分服务DiffServ
习题
第9章 无线网络
9.1 无线局域网WLAN
*9.1.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9.1.2 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
*9.1.3 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
*9.1.4 802.11局域网的MAC帧
9.2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9.3 无线城域网WMAN
习题
第10章 下一代因特网
*10.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IPng)
10.1.1 解决IP地址耗尽的措施
10.1.2 IPv6的基本首部
10.1.3 IPv6的扩展首部
10.1.4 IPv6的地址空间
.
.
起点提醒:此文件包内已经包含了《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方便各位网友在做习题时进行比对,以更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