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安全资讯防护 >> 正文

美国官员的“中国观”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于品海理事长主持圆桌讨论。 (张旭东/图) 于品海理事长主持圆桌讨论。 (张旭东/图)


  "美国国防部官员罗伯特问一名清华学生:在中国,腐败是不是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大家办事都要准备红包,偷偷地塞给对方?"

  “解放军的核导弹是否处于发射状态?是不是随时准备还击?”

  面对美国国防部高官单刀直入式的提问,国防大学杨毅少将回答得也很坦白:“我们的核导弹从来都是自卫还击,只要你们美国人不扣动按钮打我们,我们就不会还击你。”

  上述情景出现在清华大学里的一堂课上。2012年4月21日到28日,第二届“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在清华园举办,包含联邦政府高官、智库学者以及大学教授在内的14个“美国学生”,来到一个世纪前用美国人退还“庚子赔款”建成的大学,与中国学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对话。具体负责项目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说,老师授课的内容以中国为视角,告诉美国人“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这些美国高官除了白天西装革履地按时上课外,也抓紧一切时间体验中国式的生活。他们在清华园里游览散步,在担忧中国食品安全的情况下,依然开心地从小摊上买蒙牛和伊利雪糕吃;闲暇时,他们也爱逛学校附近的小商铺,发现最实惠的是一家电脑耗材店,三个美国人在那里各自买了一台不到100块钱的无线路由器;甚至有一次晚上9点下课后,他们专程跑到五道口坐地铁,只是坐到西直门后再原路返回。

  在中美经济实力差距日益减小时,中美间的交往方式也已开始趋同。一个美国官员说:现在很多中国政府考察团去美国,美方也学习中国人的接待方式,“多安排一些旅游项目,让中国人觉得舒服”。

  到清华上课的美国官员,即便只是临时组建的培训班,几乎每天都要召开集体会,会议的内容包括:每天上课跟中方怎么交流,由哪几个人主要发言,晚上下课后要不要出去玩,等等。一位参加学习班的中方学者感觉:课堂上的美国官员不再咄咄逼人,“他们提出的问题没那么刁钻,对中国的理解也比想象中客观”。

  在中国的一周,美国官员真的“入乡随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