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4日电近日,谷歌(微博)旗下“谷歌商品搜索”改名“谷歌购物”,在商品搜索中引入竞价模式。具体变化为:1,原自然搜索结果页面下部呈现的商品信息将上移至页面顶端;2,该结果不再免费呈现,而是根据广告主出价决定。谷歌方面预计,这一模式调整将为谷歌每年增收10亿美元以上。此次调整,被认为是竞价模式在谷歌上的又一次延伸。
据了解,竞价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一直被广泛应用。该一模式源自宏观经济学理论,包括纳什Nash、维克瑞Vickrey、迈尔森Myerson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师都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除了全新改版的“谷歌购物”外,Google的Adwords(Google竞价广告)采用的同样是标准的竞价模式,客户可以选择触发广告的关键字,并指定愿意为每次点击支付的最高金额。而百度推广,Yahoo的Panama,淘宝的直通车也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放眼传统领域,平媒营销、电视广告、文物拍卖……竞价模式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在不少人心目中,“竞价排名”等同于价格至上,这其实是个误解。正如微软(微博)在线服务集团总裁陆奇在2011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所指出的,“任何一家搜索引擎都不可能因为谁给的钱多就把谁排在前面。这样的话,这个搜索引擎就会失去用户。百度、谷歌、雅虎都是以用户体验、点击次数等综合指标来进行广告排名,客户对每次点击付费多少只是一部分因素。”
在陆奇看来,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必须遵循宏观经济学原理,以优化整体社会公益为主要目标,而“竞价排名”是以社会公益为最高准则,“从这一点上看,百度谷歌雅虎都一样”。
这正是搜索竞价模式长期以来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如何将用户体验加入拍卖机制,改善质量度算法,避免客户的恶意行为和非理性竞价。目前,百度、淘宝等企业已经率先在这些课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百度,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在经历了竞价模式的摸索之后,百度将商业竞价系统进行了诸多修正,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推广资源的公平分配基础上兼顾用户感受。如何做到?首先,废除了价格是排名唯一决定因素,加入网站质量评价,用户反馈等诸多要素,尽量让用户最需要的信息最先呈现。其次,完善客户审核准入,除了常规的营业执照、ICP备案之外,还建立常态性在线监察制度,对违规客户第一时间下线,同时联合公安、工商多个部门进行综合治理,建成了一套几乎是国内复杂度最高的商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