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著名反病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名为“火焰”的神秘病毒。经认真分析后,他们认为,以复杂程度和功能来衡量,这种病毒“超过已知任何一种电脑病毒”。
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网络安全业界激起轩然大波,其热度直逼当年攻击伊朗核电站的“震网”病毒。
“火焰”病毒的确不是“等闲之辈”,它集后门、木马和蠕虫病毒等诸多恶意程序的“优点”于一身,一旦电脑系统被其感染,病毒便开始全方位地收集敏感信息,包括监测网络流量、记录用户浏览网页、获取截屏画面、开启录音设备、截获键盘输入、读取硬盘文件等,这些信息将会被统统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
如果不是病毒预定的攻击目标,或者一旦完成搜集数据任务,它还可自行毁灭,不留痕迹。
“火焰”病毒还能够通过蓝牙信号传递指令,这也是此前病毒罕见的功能。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关闭了向被感染电脑发送指令的服务器,攻击者依然可以通过蓝牙信号对被感染电脑进行近距离的控制。
据分析,“火焰”病毒程序极其复杂,其程序代码量达到65万行,是“震网”病毒的20倍、普通商业信息盗窃病毒的100倍,代码打印出来的纸张长度达到2400米。
尽管病毒文件很大,但其隐蔽性却极佳,它能避过100种杀毒软件的查杀,当感染被杀毒软件保护的电脑时,它还会停止进行某种活动或执行恶意代码,以避免杀毒软件的主动检测。
据专家估算,病毒出现的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2007年,也就是说,从其开始传播到最终被人发现,它潜伏了5年之久。
“火焰”病毒传播的针对性也很强。截止目前,它主要是在中东地区范围内传播。据卡巴斯基实验室统计,迄今发现感染该病毒的案例已有500多起,其中伊朗是最大受害国,其次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苏丹、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也有个别案例。
据伊朗官员透露,“火焰”病毒企图收集伊朗石油行业的关键信息,该病毒在今年4月曾对伊朗石油网络系统造成影响,导致伊朗短暂切断石油部、石油出口数据中心等机构与互联网的连接。
许多专家推断,“火焰”病毒是美国或者以色列专门开发的一种网络情报战武器,是美国、以色列对伊朗实施网络战的又一“杰作”。
当前,中东地区是世界热点地区,各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非常激烈,虽然暂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但在网络空间的斗争却一刻也没有停止,中东地区也就成了网络战新武器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