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摘要: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责,国务院对《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进行了分工。其中,工信部参与的有18项工作,涉及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等多个方面。
落实《纲要》部署,工信部建立了部内科技司牵头、各司局联手的工作体系,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加强和各司局、各地方工信主管部门、有关部委的沟通联系,知识产权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工信部坚持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心任务,以产业发展的重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产业亟须为原则,以提升能力为重点,通过培育工程的实施,着力提升企业的创造、运用能力,加强行业自身基础能力建设,在已建立的一系列重点产业专题数据库基础上,着手建设工业行业数据资源中心,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数据资源环境和服务能力,有效推动了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及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知识产权与产业政策对接方面,通过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针对性地扶持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使知识产权战略逐步成为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推手。在2010年安排的技术改造项目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比49.9%,2011年占比51%,2012年占比51.3%,项目占比年均增长0.7个百分点。
在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运用方面,注重加强科技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管理。五年来,积极开展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四个科技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专利分析、战略研究和专利评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培育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方面,通过实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着力指导和支持省市开展培训工作,指导工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组织典型经验交流推广示范,全面评估培育工程实施效果。截至目前,已确定和培育试点企业567家。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在线培训平台,五年来,由部属专业机构开展十余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实务培训,累计培训学员2000人次,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培训和指导,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数量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尤其是在重点产业领域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知识产权专业研究支撑队伍。
在加强风险评估和产业预警方面,通过预警工程的实施,在重点产业开展知识产权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形成了预警成果共享机制,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在平板显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内操作系统、光通信网络、移动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光伏发电、射频识别、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累计部署了研究课题60余项。自2008年起,每年组织一次年度专利态势发布活动,将预警工程研究成果向行业、产业、企业推广应用。
(来源:工控网(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