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黑客技术教程 >> 黑客人物 >> 正文

爱国主义与黑客文化 转瞬即逝的网络激情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第一个把hacker翻译成黑客的人是一个天才,这个词汇的翻译融合音译和意译的意境,“黑”显示了黑客们的隐秘性及其手法,而“客”暗示了黑客们的不请自来,同时又在宣扬一种文化的诞生。

  在网上扔石头

  黑客是中国网络第一个被定义为“客”的群体,从此,凡属于与中国某种网络新事物相关的群体都被以“客”为后缀命名,比如“闪客”、“博客”。“客”现象的出现带动了中国人对网络的热情。

  黑客们都认为,他们从不主动恶意地攻击别人,除非在遭到攻击时。这一特点在6次中外黑客大战中展现无疑。历次中国黑客发动大规模攻击都是事出有因,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攻击时仅以修改页面表达抗议为主。

天极软件专题专区精选 Windows Vista专区 POPO专区 QQ专区 QQ挂机 注册表专区 Windows优化 Flash MX 视频教程 Photoshop视频教程 网页设计视频教程 照片处理数字暗房 PPT动画演示教程 Excel动画教程集 Word动画演示教程 Google专区 特洛伊木马专区 黑客知识教程专区 防火墙应用专区 了解Web2.0 Windows API开发专区 网络编程专区 VB数据库编程专区 图像处理与多媒体编程

  “在根本意义上,网络黑客所采取的手段和大学生对美国大使馆扔石头和墨水瓶没有什么两样,那只是一种宣泄的手段,追求的不是攻击性。”中国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闵大洪说。

  闵大洪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互联网,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完整地保存整个网页信息。2005年1月,许多网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却看到了lion关于关闭“红盟”的通告,并在他的网络专栏上发布了名为《告别中国黑客的激情时代》的长文,在他的一本新的著作里,这将成为书的一章,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一段历史而被记载。

  “在1998年以前,中国发生的历次大事件中,国外所能听到的只有中国官方的声音,而在印尼排华潮后,中国网民用自己的行动,将自己的声音直接传达到他们想传达的对象面前。”闵大洪说。

  “脚本小孩”的成长

  1998年的牛刀小试为1999年的第一次中美黑客大战埋下伏笔。1999年美军“误炸”中国驻南使馆后,一大批网民开始思考“要行动起来”,大量只懂简单电脑知识的网民自学了一点黑客常识后便参与到了黑客大战中来(他们被蔑称为“脚本小孩”),中国的人海战术正式形成。

  黑客是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的行业,每一名黑客都有一段残酷的青春,绝大部分人对计算机汇编语言产生兴趣的年代都在中学或者大学一二年级,随后,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学习,从而迈进黑客进阶之路,绝大部分的人难以逾越这个挑战而选择放弃。黑客也是一个只有年轻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中国黑客中那些自称老人的老一辈黑客年龄不过30岁,而新生一代也许还不到20岁。

  以文化或者爱国的名义,在1999年前后,一大批“脚本小孩”挑战黑客的进入门槛。那个时候,黑客技术就像今天的blog一样流行,中国城市街头的书摊上,到处可见匆忙印刷出来的“黑客入门”,五花八门的黑客杂志匆匆出炉。中国的网民听到关于黑客的传说,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2005年,一名从事IT业的读者听说本报正在做关于黑客的专题,立刻问:“lion是其中最黑的吗?”

  当2000年lion和其他几位好友建设“中国红客联盟”,他仅仅有22岁和一年多一点的网龄,其他的朋友不比他年长。凭借对黑客技术的向往,lion在随后的几年努力学习并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黑客。在最近几年的新生代里,像l ion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伴随黑客大战而来的是新生一代对自身价值的定义和认识,中国鹰派的发起人“老鹰”留在美国白宫网站上的公开信,成为具有宣告性质的发言:“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在肯德基、麦当劳中长大。但有趣的是,正当我们的前辈们为此忧心忡忡的时候,把他们敲醒的却往往还是你们自己。”

12下一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