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杀毒软件 >> 熊猫卫士 >> 正文

熊猫卫士回顾2003中国杀毒市场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公元2003年,伴随着SARS,网络世界的病毒灾害此起彼伏,危害越来越巨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按理说全社会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各家杀毒软件公司应该借此机会好好"风光"一把,从而推动整个网络产业进入繁荣发展的良性轨道。然而,回顾2003年的杀病毒市场,我们举目所见的不仅有网络病毒的肆虐、国内杀毒厂商的价格战、官司战、口水战、还有神话一般的上市传言,国际厂商的冷眼旁观……2003年即将结束,让我们冷静地回顾、客观地评价一下杀毒市场一年的发展。

老问题新病毒

2003年新年伊始,SOL SLAMMER就爆发,接下来爆发了Fizzer和冲击波病毒两场全球性的恶性病毒事件,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几种新病毒诞生,游离在全球互联网,时不时地小规模或地区性地爆发一下。计算机病毒在2003年成为互联网的最大安全隐患,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以公安部发布"冲击波"病毒警报为标志,中国政府首次介入警报、防范计算机病毒,说明计算机病毒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已经到了"灾难"的程度。

每当出现新的病毒,对杀毒软件厂商都是一次挑战,考验了厂商的技术实力,反应速度,处理措施。今年危害性最大的"冲击波"来袭时,国际杀毒厂商凭借其全球病毒监测网络,反应迅速,在病毒出现5分钟之内就发布了病毒警告和解决方案,例如欧洲最大的杀病毒厂商熊猫软件在其全球中文病毒门户--"熊猫毒霸天下"上率先披露了该病毒的特征和专杀工具,该网站是全球第一个可以精确到分钟进行全球病毒播报、分析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冲击波"病毒如何象洪水一样席卷全球,又如何逐渐消退;中国的感染率在爆发之后2天一度冲到10.79%的高位,又在3天后回落到3%左右。这些快速、准确、详尽的描述,不借助全球的检测和科学的数据模型,是无法实现的。

旧花样价格战

与层出不穷的病毒对应,杀毒软件厂商也推出了不少的新品,采用了形式各异的推广手段,但此起彼伏的降价行动似乎成了国内厂商们的法宝:有砸2200万,刮100天风暴,以30元低价狂降猛送的;也有推出38元DOS杀毒伴侣的;还有先后3次下调产品价格,限时限量进行促销的;更有让消费者到门店免费领取软件的。一次普普通通的新品上市活动竟演变成了国内厂商的降价混战,厂商们更看中的似乎是先占领渠道,抓住用户,抢夺市场份额。但是,从2002年延续到2003年的价格大战,对于挽救市场是否真的有效呢?并未加入混战,一向低调的欧洲杀毒巨头熊猫卫士,熊猫市场部负责人汪峰表示:熊猫将继续专注于高端细分市场,高端用户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服务,价格敏感度不是很高;同时,过分降价,只是厂商以降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为代价,以牺牲渠道利益为代价的,最终受到损失的只有消费者自身。而事实上,此次的价格大战,也只是国内厂商为拉动市场而"不得已而为之",效果如何也只有国内厂商自己心知肚明了。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价格战最激烈的单机杀毒软件市场,整个市场"蛋糕"竟然萎缩了20%!不甘心的国内厂商们,只好在用户身上动脑筋,原本免费的升级服务没有了、原本免费的病毒库升级没有了,后来,竟然连在线杀毒都要收费了!

炒概念在线杀

在线杀毒,作为免费服务,基本上是国际杀毒行业的惯例。一方面,杀毒软件厂商作为"计算机医生",有义务在危难时刻提供紧急的免费杀毒服务,做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另一方面,在线杀毒也是杀毒厂商获取最新病毒特征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正式用户能最迅速更新病毒的手段。但是,为了获取宝贵的收入,国内杀毒厂商以推出新业务为名,取消了这道免费的午餐,逼着大批的准用户转投国际杀毒厂商的怀抱。欧洲最大的杀毒厂商熊猫软件市场总监汪峰表示:熊猫软件除了继续向所有人提供免费在线杀毒服务之外,今年更着力加强软件的服务内涵,推出"7+5"概念打造杀毒软件服务的新标准,"7+5"服务就是"每周7次在线病毒库自动更新+有能力每周处理500个病毒"。此外,对于熊猫卫士的用户来说,24小时人工技术支持还是目前最高的服务标准。一边是免费的,一边是收费的,消费者究竟会如何选择呢?

新亮点硬件杀毒

回顾2003年杀毒市场,可能唯一的亮点就是作为新一代企业级网络安全产品--硬件防毒墙PAA(Panda Antivirus Application)。硬件防毒墙是网络安全技术最新的发展成果,是为企业级用户的实际需要量身打造的,其具有强大的杀毒效能(每小时20万封邮件)、网桥式机构保证了网络透明(带宽占用率低于3%)、支持千兆网络、网关安装无须从新配置网络和硬件即插即用的便利,成为企业用户的最佳选择。熊猫卫士于今年6月在上海首发该产品之后,已经有超过1,000家国内潜在用户测试或者试用过硬件防毒墙,这反映出国内市场对硬件防毒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11月,熊猫硬件防毒墙在华销量突破百台,销售额超过千万,市场份额超过80%,成为高端硬件杀毒的行业领导者。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全球网关防毒墙市场将从2003年的0.5亿美金增长到5亿美金,将是整个防病杀毒软件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市场。熊猫软件总经理何支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熊猫软件的发展战略是'高端为王',熊猫国际的全球目标是占据高端网关防毒市场的50%。国内防毒墙市场正处于启动期,今年年底之前的市场容量约为2,000万元,今后三年之内将呈现爆炸性地成长,按照防火墙年度销售台数达到20,000台/年,2台防火墙配置1台防毒墙的标准配置,国内防毒墙市场的年度需求量高达10,000台/年,这是一个销售潜力高达6-8亿的市场,市场规模甚至会迅速超过企业级与单机版杀病毒软件市场总和。我们的目标是率先杀入高端防毒墙市场占领'制高点',并保持控制50%以上的市场份额。无论是国际杀毒巨头还是国内厂商,谁拿下了硬件杀毒市场谁就获得了未来。"

新技术―反有害程序

2003年10月,"中国计算机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及对策高级论坛暨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发布会"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上最吸引人的一条新闻,就是熊猫软件全球产品总监费南先生提出"反有害程序"的概念。长久以来,国际杀毒厂商的专家们与病毒制造者们进行着长期的反病毒战争,病毒制造者们迫于杀毒软件普及的压力,生存空间被不断打压。因此,部分转向制造木马程序、侦测软件、黑客工具、恶作剧程序、拨号器软件等,继续危害计算机安全,给用户造成损失;同时,部分计算机病毒也纷纷披上"平民程序"的外衣,混迹于繁忙的网络数据流之中,伺机进入缺乏防范的计算机,造成破坏并进一步传播。因此,熊猫软件在对大量案例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决定为计算机用户扩大保护范围,将打击范围由单纯的"计算机病毒"扩大到一切"有害程序",对于具备"有害程序"特征的数据,一律隔离、删除,为计算机罩上一层坚固的盔甲。同时,全球第一款"反有害程序"产品--杀毒终结者全球同步首发,在接下去的软件技术升级中,熊猫软件的硬件防毒墙、网络版杀毒套装、铂金7.0等全线产品,都将升级成为"反有害程序"产品序列,为所有类型用户提供"反有害程序"保护。

看对垒― 二大阵营

2003年即将过去,硝烟散尽,杀毒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人们发现,杀毒软件厂商已经分化成国际、国内两大阵营。国际厂商阵营,以熊猫卫士、SYMENTECH等欧美主流厂商为代表,他们牢牢控制住企业级用户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获取较高的利润,在低端市场上心照不宣地一致采取"不作为"的市场策略;国内厂商以瑞星、金山、江民三个老剑客为代表,单机市场仍旧是他们厮杀的主战场,并开始进入利润较高的企业级市场,而上市、网络游戏和房地产也成为他们的新方向;安博士、卡巴斯基、启明星辰三个后来者,正忙于立足于中国杀毒市场。

2004年,又是崭新的一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IT行业的复苏,相信杀病毒行业将会有稳步的增长。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地需求,和采取合适的市场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谁将成为2004年杀毒市场的最佳企业,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