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分区?
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简称为MBR)和引导记录备份的存放位置。而对于文件系统以及其他操作系统管理硬盘所需要的信息则是通过之后的高级格式化,即Format命令来实现。
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之前,首先需要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然后才能使用硬盘保存各种信息。许多人都会认为既然是分区就一定要把硬盘划分成好几个部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只创建一个分区使用全部或部分的硬盘空间。不过,不论我们划分了多少个分区,也不论使用的是SCSI硬盘还是IDE硬盘,都必须把硬盘的主分区设定为活动分区,这样才能够通过硬盘启动系统。
二 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DOS和FAT文件系统最初都被设计成可以支持在一块硬盘上最多建立24个分区,分别使用从C到Z 24个驱动器盘符。但是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最多只能包含4个分区记录,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DOS的分区命令FDISK允许用户创建一个扩展分区,并且在扩展分区内在建立最多23个逻辑分区,其中的每个分区都单独分配一个盘符,可以被计算机作为独立的物理设备使用。关于逻辑分区的信息都被保存在扩展分区内,而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信息被保存在硬盘的MBR内。这也就是说无论硬盘有多少个分区,其主启动记录中只包含主分区(也就是启动分区)和扩展分区两个分区的信息。
三 分区格式:
1 fat16
对电脑老“鸟”而言,对这种硬盘分区格式是最熟悉不过了,我们大都是通过这种分区格式认识和踏入电脑门槛的。它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能支持的最大分区为2gb,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获得操作系统支持最多的一种磁盘分区格式,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一种格式,从dos win 3.x win 95 win 97到win 98 windows nt win 2000/XP,甚至火爆一时的linux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
但是fat16分区格式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硬盘的实际利用效率低。因为在dos和windows系统中,磁盘文件的分配是以簇为单位的,一个簇只分配给一个文件使用,不管这个文件占用整个簇容量的多少。而且每簇的大小由硬盘分区的大小来决定,分区越大,簇就越大。例如1gb的硬盘若只分一个区,那么簇的大小是32kb,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文件只有1字节长,存储时也要占32kb的硬盘空间,剩余的空间便全部闲置在那里,这样就导致了磁盘空间的极大浪费。fat16支持的分区越大,磁盘上每个簇的容量也越大,造成的浪费也越大。所以随着当前主流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这种缺点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克服fat16的这个弱点,微软公司在win 97操作系统中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磁盘分区格式fat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