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运行Windows XP的计算机时,以下问题从始至终伴随着用户的感受:
Windows XP(包括在这之前的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会随着使用周期的延长性能而出现性能下降;
系统性能会随着开机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注意,区别于上一条,这里代表开机后运行时间);
登录桌面后首次运行一款应用程序都会比较缓慢;
系统、计算机或用户模式切换时导致平台整体响应迟缓,如计算机从休眠状态恢复运行、重新启动(冷开机)、账户注销和切换、从闲置状态恢复使用时。
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因素不仅是由于老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自身的不足,同时硬件设备本身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通常用户会认为只要CPU核心足够多、内存足够大、硬盘转速足够快,上面的问题都会最小化,但在实际当中情况并非用户所认为的这样简单,例如对于目前性能最强配备三通道内存的Core i7平台,如果运行Windows XP,那么用户依然会遇到这些问题。那么,究竟老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自身存在哪些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甚至连高性能硬件也无能为力,是不是硬件方面漏掉了某个关键影响性能的设备,"随机读取"、"寻道"、"IOPs"、"磁盘碎片"、"页面"这些关键词将会出现在以下的内容中。
1.任意的资源调用
2.旧版Windows对于内存的管理方式存在不足
当系统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时,Windows XP的内存管理机制会将物理内存中暂时不用的内容以随机吸入方式移动到硬盘上的pagefile.sys,也就是用户俗称的"虚拟内存",这样物理内存就可以腾出更多可用空间以供其他程序使用。与此同时,如果物理内存的可用空间恢复到足够大小时,之前被暂时转存pagefile.sys的页面并不会主动回到物理内存,而是等待用户重新需要使用这些页面对应的操作时才会执行恢复,而此时又是一轮随机读取操作。
为了避免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大多数用户会给计算机扩充更大的物理内存或者更新硬件平台使其性能更强,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日常使用计算机时的性能体验。随着近年来单根内存条存储空间不断提升,价格不断下降,用户计算机普遍的内存容量都能在1GB~2GB.
大存储空间物理内存可以给Windows的运行提供足够的可用内存空间来并行运行数量更多的应用程序,减少内存不足情况的发生次数,但当老迈的Windows XP面对增加的可用物理内存空间时并不能有效地对其加以利用来提升自身运行性能,它依然使用管理小容量内存的方式,因此内存可用空间再大,用户在日常操作方面感受到的性能体验也只有256MB~512MB.
说到可用内存空间,这里要纠正用户对于可用内存空间的错误认识。过去一些可以增大可用物理内存空间的优化软件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当使用这类优化软件对内存进行整理后,用户通过任务管理器看到可用物理内存空间得到了增加,而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内存整理优化并没有提升系统的运行性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让系统运行得更缓慢。道理很简单,"优化软件"所谓的整理操作是将内存当中一些看起来暂时不用的页面强行"搬"到硬盘上的pagefile.sys中,从而让物理内存的可用空间看起来增加不少。但如果用户后续操作所涉及的页面被优化软件强行整理到pagefile.sys中,系统就又得重新把这些页面从硬盘中读取到内存,本身存在于内存中的页面就这样来回徘徊于硬盘和内存,造成了更多的硬盘随机读写,性能可想而知。这些优化软件所谓的整理内存并带来更大可用空间实际上破坏了内存中对于用户操作来说正确的数据内容,带来更多的硬盘随机读写操作,大幅度降低系统的性能体验。
3.来自硬盘的因素
首先从硬件方面因素说起,就像本节开头提到的,由于能够带给用户更直观的体验,大多数人认为多核心高频率的CPU能够让游戏速度更快、看高清电影不丢帧、大容量内存可以运行更多程序且不会导致系统缓慢。而硬盘方面,由于目前TB级别的硬盘价格持续走低,加上网络评测媒体普遍着重介绍存储空间与转速,大部分用户对于硬盘的认识也停留在存储空间和复制、移动占用存储空间较大文件的速度上,同时在误导之下会认为这种速度能够帮助提升Windows的运行性能。
在这三种设备中,CPU速度最快,以采用QPI总线的Intel i7处理器为例,其双向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5.6GB/s,其次DDR3-1333MHz内存的速度也能够达到10.7GB/s,这样的性能的确能够给计算机平台带来强劲的动力,不过对于目前任何操作系统来说都是过盛的性能。相比之下,当今计算机普遍使用的机械硬盘却成了阻碍平台整体性能的绊脚石,并且99%的用户没有意识到。虽然硬盘制造厂商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来提升转速和读写性能,但受限于机械硬盘本身的结构,决定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性能的关键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相比当今的CPU、内存的发展,硬盘还停留在远古时代,速度还无法突破1MB/s,这样CPU和内存的性能就会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