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较为强调妆效的拍摄中,拍出的照片在色彩和质感上与我们要求的效果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要对眼影、唇彩等部位的色 彩进行后期调整,增强其色彩的张力。在调整时应该注意的是,要理解成品照片每一个细节的来龙去脉,由问题的根本处着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后期修饰或创作 效果。
作者:张东新 出自:人像摄影网
在工具使用方面,这次我们主要使用添加蒙版的调整图层进行编辑,它既有色彩调整的效果,又不会破坏原始图像,可以随时返回来编辑或删除调整及修改,且多个色彩调整层可以综合产生调整效果,彼此间又可以独立修改。
效果图:主要对眼影和唇彩进行了后期修饰,眼影的调整突出了人物眼部的立体感,加深的唇彩强调了人物的成熟与妩媚。
原图:模特的眼影和唇彩都偏淡,需要加以后期调整。
一、给眼影加色
在动手做之前要和化妆师沟通,了解化妆师妆面的意图。眼影只是彩妆的一个局部,但在整个妆效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一定要深浅有致,过渡均匀,干净 靓丽。眼部周围的妆容,以色与影使之具有立体感。一般而言,眼影的首要作用就是要赋予眼部立体感、并透过色彩的张力,让整个脸庞妩媚动人。
1.观察原片我们发现,人物眼影的色彩由于拍摄时灯光的原因,使原本宝蓝色的珠光眼影被光线冲淡。后期所要做的就是将淡色的眼影还原,突出眼部的立体感。
2.选择眼影区域。点击工具栏中的“多边形套索”工具,选取眼影区域,并对该选区进行“羽化”处理(快捷键为Ctrl+Alt+D),羽化适当数值,这里使用“20”像素,如图1所示。
图1
注意:因为眼影强调的是晕染开的效果,所以羽化数值的大小要根据眼影边缘过渡层次的深浅来设定。如果设置过小的羽化数值,眼影调整会显得死板。
3.调整眼影色彩。打开图层面板,单击图层调板下方的“创建新的调整图层”按钮,并选择“色阶”调整选项。在“色阶”对话框中,勾选“预览”选项,并分别设置各个通道的数值。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图2 RGB通道的输出色阶数值为:8、0.33、254
图3 蓝通道的输出色阶数值为:11、1.46、247
图4 红通道的输出色阶数值为:8、0.79、246
图5 绿通道的输出色阶数值为:8、0.90、255
(.
经过“色阶”调整后,眼影的色彩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眼影的色彩稍显艳丽,如图6所示。
调整前
调整后
4.降低眼影的饱和度。由于眼影色彩有些艳丽,这里我们是同样使用“调整图层”中的“色相/饱和度”调整选项,对该选区进行调整。单击图层调板下方的“创 建新的调整图层”按钮,并选择“色相/饱和度”调整选项。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勾选“预览”选项,并且选择“全图”编辑,将“饱和度”滑块向左拖 动。如图7所示。
图7 调整饱和度参数为“-23”
5.调整人物眼部。由于我们刚才在调整眼影色彩时,为了保证眼影边缘的过渡区域自然,使得颜色溢出到模特的眼睛,这里我们需要将其还原。首先,将当前的工 作图层转换到“色阶调整层”,并选择工具栏中“橡皮擦”工具,橡皮擦直径和硬度的设置不要太大,避免破坏到眼球以外的皮肤,“不透明度”和“流量”均设置 为“100%”,将多余的色彩擦掉,恢复明亮清澈的双眸。如图8、9所示。
图8
擦拭后
擦拭前
图9
6. 调整下眼影色彩。观察下眼影发现其面积要比上眼影窄,修饰的重点也并不在于色彩的浓度,而在修饰的角度,一定要让它沿着下眼线向太阳穴扩散,若有偏差则效 果适得其反。这里选择的区域范围也很有讲究,从内眼角向外渐渐扩大,在给下眼影做选区时比为上眼影制作选区的难度大,调整稍有误差就很容易显得眼睛浮肿。
同样使用工具栏中的“多边形套索”工具。沿内眼角向外勾勒出需要添加眼影的选区,并对该选区进行“羽化”处理(快捷键为Ctrl+Alt+D),由于下眼影的选区面积比上眼影小,所以相应的降低了羽化数值,这里使用“10”像素。如图10所示。
图10
7. 调整下眼影色彩。打开图层面板,单击图层调板下方的“创建新的调整图层”按钮,并选择“色阶”调整选项。在“色阶”对话框中,勾选“预览”选项,并分别设置各个通道的数值。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
(.
图11 RGB通道的输出色阶数值为:0、0.66、255
图12 蓝通道的输出色阶数值为:6、1.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