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Normal)模式
在“正常”模式下,“混合色”的显示与不透明度的设置有关。当“不透明度”为100%,也就是说完全不透明时,“结果色”的像素将完全由所用的“混合色” 代替;当“不透明度”小于100%时,混合色的像素会透过所用的颜色显示出来,显示的程度取决于不透明度的设置与“基色”的颜色,如图5所示是将“不透明 度”设为90%后的效果。如果在处理“位图”颜色模式图像或“索引颜色”颜色模式图像时,“正常”模式就改称为“阈值”模式了,不过功能是一样的。
2. 溶解(Dissolve)模式
在“溶解”模式中,主要是在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时,使其成为“结果色”。但是,根据任何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结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素随机 替换。因此,“溶解”模式最好是同Photoshop中的一些着色工具一同使用效果比较好,如“画笔”、“仿制图章”、“橡皮擦”工具等,也可以使用文 字。当“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时,“混合色”将溶入到“基色”内。如果“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并且“不透明度”为100%,那么 “溶解”模式不起任何作用。如图6所示是将“混合色”的“不透明度”设为90%后产生的效果,附则“混合色”和“结果色”是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只是边缘 有一点变化。如果是用“画笔”工具或文字创建的“混合色”,同“基色”交替,就可以创建一种类似扩散抖动的效果,如果以小于或等于50%的不透明度描划一 条路径,然后利用“描边路径”命令,“溶解”模式在图像边缘周围创建一种“泼溅”的效果,如图8所示。还可以制作模拟破损纸的边缘的效果等。如果利用“橡 皮擦”工具,可以在一幅图像上方创建一个新的图层,并填充的白色作为“混合色。然后在“溶解”模式中,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可以创建类似于冬天上霜的玻 璃中间被擦除的效果,
3. 变暗(Darken)模式
在“变暗”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暗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 素保持不变。“变暗”模式将导致比背景颜色更淡的颜色从“结果色”中被去掉了,如图10所示可以看到,白色的树挂从“结果色”被去掉了,而白色的瀑布即被 比它颜色深的天空的颜色替换掉了。如果图11示的是Wrox参考手册系列的封面。这种封面就是将“混合色”设为红色,然后利用“变暗”模式将“手”中的白 色部分及白色背景替换掉,并用红色来替换它们制作而成的,
4. 正片叠底(Multiply)模式
在“正片叠底”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将“基色”与“混合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与黑色复合产生黑色。任何颜色与白 色复合保持不变。当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颜色绘画时,绘画工具绘制的连续描边产生逐渐变暗的过渡色,其实“正片叠底”模式就是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的 亮度值,得到最终的“结果色”。如果在“正片叠底”模式中使用较淡的颜色对图像的“结果色”是没有影响的。利用“正片叠底”模式可以形成一种光线穿透图层 的幻灯片效果。其实就是将“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数值相乘,然后再除以255,便得到了“结果色”的颜色值。例如,红色与黄色的“结果色”是橙 色,红色与绿色的“结果色”是褐色,红色与蓝色的“结果色”是紫色等。
(.
5. 颜色加深(Clolor Burn)模式
在“颜色加深”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与白色混合的话将不会产生变化,如图14所示除了背景上 的较淡区域消失,且图像区域呈现尖锐的边缘特性之外,“颜色加深”模式创建的效果和“正片叠底”模式创建的效果比较类似。
6. 线性加深(Linear Burn)模式
在“线性加深”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混合色”与“基色”上的白色混合后将不会产生变化,
7. 变亮(Lighten)模式
在“变亮”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 素保持不变。 在这种与“变暗”模式相反的模式下,较淡的颜色区域在最终的“合成色”中占主要地位。较暗区域并不出现在最终结“合成色”中,如图16所示。
8. 滤色(Screen)模式
“滤色”模式与“正片叠底”模式正好相反,它将图像的“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结合起来产生比两种颜色都浅的第三种颜色,如图17所示。其实就是并将 “混合色”的互补色与“基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亮的颜色。用黑色过滤时颜色保持不变。用白色过滤将产生白色。无论在“滤色”模式下用着色工具采用一 种颜色,还是对“滤色”模式指定一个层,合并的“结果色”始终是相同的合成颜色或一种更淡的颜色。此效果类似于多个摄影幻灯片在彼此之上投影一样。此“滤 色”模式对于在图像中创建霓虹辉光效果是有用的。如果在层上围绕背景对象的边缘涂了白色或任何淡颜色,然后指定层“滤色”模式,通过调节层的“不透明度” 设置就能获得饱满或稀薄的辉光效果。
9. 颜色减淡(Clolor Dodge)模式
在“颜色减淡”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除了指定在这个模式的层上边缘区域 更尖锐,以及在这个模式下着色的笔划之外,“颜色减淡”模式类似于“滤色”模式创建的效果,如图18所示。另外,不管何时定义“颜色减淡”模式混合“混合 色”与“基色”像素,“基色”上的暗区域都将会消失。
10. 线性减淡(Linear Dodge)模式
在“线性减淡”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如图19所示。但是大家可不要与黑色混合,那样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11. 叠加(Overlay)模式
“叠加”模式把图像的“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相混合产生一种中间色。“基色”内颜色比“混合色”颜色暗的颜色使“混合色”颜色倍增,比“混合色”颜 色亮的颜色将使“混合色”颜色被遮盖,而图像内的高亮部分和阴影部分保持不变,因此对黑色或白色像素着色时“叠加”模式不起作用。“叠加”模式以一种非艺 术逻辑的方式把放置或应用到一个层上的颜色同背景色进行混合,然而,却能得到有趣的效果。背景图像中的纯黑色或纯白色区域无法在“叠加”模式下显示层上的 “叠加”着色或图像区域。背景区域上落在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亮度值同“叠加”材料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产生最终的合成颜色。为了使背景图像看上去好像是同设计 或文本一起拍摄的。 如在图21所示中的条格及图22所示中的网格和五角星都是利用了“叠加”模式溶解到背景中的,大家可以下载PSD文件自己参考一下。其中的条格、网格及五角星的具体的制作步骤我想就不必介绍了。
(.
12. 柔光(Soft Light)模式
“柔光”模式会产生一种柔光照射的效果。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么“结果色”将更亮;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 更暗一些,那么“结果色”颜色将更暗,使图像的亮度反差增大。例如,如果在背景图像上涂了50%黑色,这是一个从黑色到白色的梯度,那着色时梯度的较暗区 域变得更暗,而较亮区域呈现出更亮的色调。 其实使颜色变亮或变暗,具体取决于“混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