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软件知识 >> 图文处理 >> 平面设计理论 >> 正文

谷歌开发者养成记!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编者按:生物工程学系的他,刚被Google授予专业开发者的称号,同时拥有一个堪称Android 界最富饶的设计资源聚集地的个人网站,现在经常被邀请到世界各地作演讲,从一个门外汉到设计大牛,他的身上有太多经验值得学习,非科班的同学赶紧来看,你们的榜样在这里!

  @NovaDNGinAction :Taylor Ling 是一位不懈倡导优质 UI 与 UX 设计的设计师。 在 Android 界他以自己那专注于令应用变得清晰与易用的 “(re)design” 活动而闻名。 同样的, 他也经常被邀请参加世界各地的大会并作出宣讲。

谷歌开发者养成记! 三联

  Taylor 的博客 Androiduiux 可以说是 Android 界最富饶的设计资源聚集地和灵感发源地。 而在 Google+上, 他也经常分享一些关于设计的洞见与实战, 以及各种关于 UI, UX 的资源。 当然, 最近他分享得更多的是关于新的Material Design。

  我们与 Taylor 聊了很多, 比如用户体验设计, Android Design 的未来, 如何在你的领域中做到最好以及数字设计师的责任, 以下文段中粗体代表作者, 正文是 Taylor 的回复。

  在几个星期之前您被 Google正式授予 Google专业开发者(GDE)的称号,恭喜~ 对于您来说, GDE 的角色和职责是怎样的呢?

  这和我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没什么区别:分享一些小技巧, 与社区里的成员们互动, 帮助大家解决设计上的问题。 我经常与想要接触 Android Design 或想要为 Android 做设计的设计师们交谈, 我努力让大家意识到设计师是如何帮助开发者解决一些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设计问题的。 所以称为 GDE 其实没什么差别, 至少是对我来说。

  对我来说, 成为 GDE 之后最大的目标便是努力弥合开发者与设计师之间的鸿沟。

  填平这道鸿沟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因为大部分时间设计师虽然能做出很漂亮的设计稿, 但是开发者却完全不明白应该如何实现出这些东西。 主要的问题就是开发者们弄不清楚为什么我们设计师要做这样的设计。 故此作为一个 GDE, 我们可以插入到设计师与开发者之间, 对设计师说: “嘿, 除了做出那些花里胡哨的设计之外, 你需要让开发者弄清楚为什么要把东西做成你想象的这样, 为什么这对用户交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这个图标是有意义的。 你不能随便用另一个图标去表示这个操作, 因为。。。 ” 如此这般, 等等。

  我经常看到很多从有着不同设计背景的人转到移动设计这一领域来, 他们有的曾是工业设计师, 平面设计师或者出版设计师。 当然, 我的意思是, 移动设计领域正在不断成长。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他们之前的经历给他们的移动应用设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他们并不知道移动设计的基础, 也不清楚开发者们是如何把他们的设计转变成一行行代码的。 而且更致命的是, 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移动应用的设计规范没有任何概念。 所以我们一直试图在博客文章中, 在大会宣讲中, 以及其他很多地方传播这样的理念:请做出些开发者能够理解的并使用的设计来。 我经常听到开发者说: “设计师给我发了一份设计稿, 但是他却从来不会干切图这码子事儿, 所以我不得不亲自动手切不同分辨率下用到的素材。” 所以我们不断努力分享自己的知识, 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开发者们分忧。

  三年前我们的目标还是创建一个社区。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 虽然没大到那种程度, 但是已经初具规模了。 我们可以从社区里学到很多东西。 于是 GDE 就作为了更加正式的信息获取途径, 通过这些信息来缩小开发者与设计师之间的鸿沟。

  设计师与开发者不应该处于敌对立场, 而应该是占有 —— 他们密不可分。 只有他们紧密的合作, 才有可能创造出最好的东西。

  您一直倾注心血于 UI与 UX设计上。最近,UX这个词变得愈加火热,反而迷失了它真正含义,所有人都想称为 UX 设计师,仅仅因为它很酷很潮。于是,作为一个在 UX 领域浸淫多年的前辈,您是如何定义UX的呢?

  唔, 这个问题真是一如既往的难应付啊。 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应该都有不同的答案。 很多人都认同用户体验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但是它又是无形的, 难以捕捉。 这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东西, 它存在于完成的产品中。

  当一个应用的用户体验很糟糕的时候我们会知道这东西的用户体验很糟糕,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意识到好的用户体验。

  没错。 当我们谈论用户体验的时候, 通常都是拿差劲的用户体验开涮的。 但很少有人会记住好的那些用户体验, 因为在优秀用户体验这样的前提下, 用户们都满意的达成了他们的目的。 如果用户体验很差劲的话, 你会一辈子记恨并且到处宣扬 “妈呀这东西太 难用了!”

  当然, 从定义的角度来说, 用户体验就是用户的体验。 但是如果你要说 UX 设计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我会说:它意味着将一种态度贯穿于整个产品甚至公司中。 做到与用户感同身受, 了解用户的体验等于明确了你的产品能达到多高的境界。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产品会仅仅因为用户的喜爱而获得成功, 但这至少是成功的第一步。

  UX 是一套理念, 一种态度, 而它与产品的每个部分都是相同的:交互, 界面, 样品。 产品的每一个部分都在优秀的用户体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名 UX 意见领袖, 他走遍了整个国家(译注:马来西亚)来宣传 UX 的重要性。 他甚至去求职网站寻找所有和 UX 设计相关的工作, 然后他接受了各种面试 —— 出于研究的目的。 他想要知道这些公司到底请不清楚他们想要招聘到什么人。 也许在西方国家的情况会好一些, 但是在这个国家(译注:马来西亚), 他发现 95% 以上的公司都找错了人。 这些公司在寻找一匹独角兽:一个既能码代码, 又能做设计, 又能干其他杂七杂八事情的人。 这个有趣的小实验也告诉我们, 推进 UX 这件大业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如果你想让你的产品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可不是随便雇一个人就能自动让你的产品变好并且让用户爱上这么简单的。

e7a89459a06b7e65fd154cce7edef165

  您是怎么意识到自己想要从事 UI 与UX 设计的呢?您的职业道路是如何诞生的?

  很多人都对我的生物工程学背景感到吃惊。 我很爱生物工程学。 生物工程是个解剖学与工程学交叉的可爱学科, 但是在我们国家却很难找到实验室以外和它相关的工作。 而我又不想一直耗在实验室里。 这太无聊了。 于是我开始寻思自己还能做什么。 我一直以来就对设计很感兴趣, 在上大学之前我就很喜欢画画, 而且还得了一些小奖。 设计和艺术大概是流动于我的血管中的。 我热爱艺术。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功能分析师, 这个工作的性质是帮助产品经理将他们的需求翻译成更低级别的需求集合, 以便于开发者们能知道该干什么。 但是, 当然的, 团队里是没有设计师的。 所以我必须自己做设计, 设定布局, 做所有的事情。 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有一天我可以靠干这个赚钱。

  直到三年前我开始看博客。 我发现了 Juhani Lehtimäki 的博客(译注:Juhani 的博客已经很久没更新了。。。), 他在博客里谈了很多和 Android Design 的东西。 我想, “哟, 有好多人都在谈论移动界面设计啊, 有意思~” 那个时候我对于移动界面设计也没什么清晰的概念, 因为 Juhani 也是一个开发者, 而我又没什么技术背景, 所以我也不是很确定这在这方面有没有我可以做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拿到了我的第一台 Android 手机, Sony Ericsson Xperia X8(译者:索尼大法好!)它的屏幕非常小。 我很认真的研究了它, 并且被这么个小小的东西上能做到那么多我先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惊到了。 那时候仍然是 Gingerbread 的时代, 有那么一些应用是经过设计的, 但是应用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一致性。 在那个时间, 第二代 iPhone 发布了,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为什么高质量的应用通常只会在 iPhone 上出现? iPhone 很贵。 我不觉得我必须要花很贵的价格在设备上才能买到高质量的数字体验。 为什么我不能在 Android 上得到优秀的数字体验呢?

  于是我花了更多的功夫琢磨 Android, 然后从本地运营商那里买到了一台 Nexus S —— 那个时候已经进入了 Ice Cream Sandwich 的时代了。 为此我万分激动并且做了我人生中的一个 Photoshop Android UI Design Kit。 在那之后, 我便决定开一个关于 Android Design 的博客。 时间是 2012 年六月 —— 我写了一篇关于侧边抽屉和导航的文章。 那就是我写下的第一篇博客。 那是一个新的起点。

  一开始的时候, 我只是打算和大家分享一些东西。

  您得到了回复么?

  有啊。 大家的回复很积极, 于是我便意识到, “对呀,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事情!” 于是我便买了http://androiduiux.com 这个域名, 很 Android 吧哈哈~ 这个域名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 专注于纯粹的 Android 上。

  于是不断有反馈出现, 人们积极的讨论, 我很高兴。 对我来说其中有两个人尤其重要:Juhani 和 Roman Nurik。 他们给予我灵感, 让我明白了如果有什么观点或者意见, 不要畏于分享它们。 于是我便开始更深地钻研和设计相关的东西。 在开博一年后, 人们开始找上门问我能不能帮他们做重设计。 我从来没有计划过这些东西, 但是一眨眼的功夫我就变成了一个自由设计师。

  但是Juhani Lehtimäki 和 Roman Nur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