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软件知识 >> 图文处理 >> 平面设计理论 >> 正文

设计师的终极图像管理术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绝大多数设计师都不知道的图像管理神器!图像管理向来是很多设计师浪费精力的地方,为了帮同学们科学高效地管理图片,做到事半功倍,@Juno-Ma 特意写了这篇好文,文章一讲灵感图库管理,二讲项目文件管理,特别实用,强烈推荐哟!

  作者@Juno-Ma,Dribbble地址:https://dribbble.com/JunoMa,欢迎同学们去围观哟。

  引子

  笔者做UI设计时间也不短了,认识不少优秀的设计师朋友,总想为大家分享一些干货,最近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很多设计师虽然设计能力很出色,工作经验也足够资深,但不是很注意工作流的优化,经常浪费一些精力在效率很低的体力工作上。尤其对UI设计师来说,对接的人多,项目文件(各种切图)杂,科学的工作流能让我们的操作行云流水,事半功倍,把注意力集中在设计本身上。

  因此便有了这个系列的文章,第一篇《Bridge——设计师Juno的终极图像管理术》分两部分,上部分主讲灵感图库管理,下部分讲设计师项目文件管理。需要用到一个经常被设计师忽视的强大软件:Adobe Bridge。看看这个问题就知道国内设计师们有多不了解Bridge了:Ps 里面的 Bridge 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反响不错的话,未来我会把UI设计和标注切图这两方面工作流优化的经验也分享出来,(大多数国内UED团队的“非设计部分”工作流或多或少都是有问题的,马克曼标注等等很多国内UED团队推荐的工具/方法其实都弱爆了)敬请期待。

  请注意:本文介绍的图像整理方法只针对职业设计师、摄影师等需要处理大量图片的人群。如果你的图库里不到20个文件夹,图片文件还不到2000,那其实用不到神马管理方法哈~好了,废话少说,进入正题。

  (上)使用Bridge做灵感库管理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设计项目,做风格捕捉的时候,需要找出大量的相关参考图片。本地图库也好,网上搜也罢,这是一个基本绕不开的过程。如果你是个设计老手,肯定有一个自己的灵感图片库,积累了大量打动你的设计、插画、摄影作品等等。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整理自己的灵感库才足够科学高效?

设计师的终极图像管理术 三联

  我和不少设计师聊过这个话题,发现大家普遍的整理方法都是随机的,粗略的。比如有人直接一个文件夹“素材”,里面放了各式各样的图,不分类;有人会每次有需要的时候去网上搜,然后随便放到桌面上。少数人会把自己的灵感库按照大致种类分成子文件夹“图标”一个文件夹,“界面”一个文件夹诸如此类。但这样的做法是低效的,而且不可积累的,由于分类的时候没有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规律,时间长了,印象就减弱,而找不到的记不住的图片会让你难以系统的形成设计视野层面的积累和沉淀。如果大家看过《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这本书,就能体会科学的整理归类对设计师的重要性。毕竟,我们的时间很宝贵。

  今天我分享的“图像管理术”,分“灵感库管理”和“项目文件管理”两部分,灵感库管理方法可以完美解决下列问题:

  “我记得有个界面是某某产品来着,放到哪里找不到了”,“有个插画风格很独特,等等我找一下…额,找了十分钟才找到”,“设计一个播放器,希望在图库里找些参考,尼玛,打开文件夹,900+未分类的界面图”,“这个设计好赞,好想看作者其他作品,死活想不起来是谁。。。”

  管理目标:在文件数以万计的图库中,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

  所谓管理图片,其实只需要我们做好“分类”和“查找”这两部工作,就能在几十个文件夹,上万张图片中迅速检索出所需图片。

  先思考一下我们筛选图片时候的需求,可以分解成不同的粒度:有时就单纯想看所有“web ui”设计图;有时可能我们会想搜“iOS7风格的”,“手机UI”,“播放器”所有设计图,那么面对这种粗粒度和细粒度,应该怎样对图片分类呢?有的同学可能想当然:文件夹分的细一点就行了啊。其实不然,面对这么多图片,科学的管理状态应遵守“MI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既“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只用文件夹分类,是没办法做到这点的。上文中的例子中,就算把文件夹分的很细,“iOS7”一个文件夹,“播放器”一个文件夹,“手机UI”一个文件夹,那么所有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图片就得出现在这三个文件夹中,重复3次,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如何做到“不重叠、不遗漏”?

  第一步:按照“类别”对图片做“一对一”的粗粒度分类。

  具体是指,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的类别都是相互独立的。比如“GUI”和“ICON”这两个子文件夹,ICON文件夹下可能有“单色ICON”,“写实ICON”等子文件夹,“GUI”文件夹可能分“WEB UI”和“手机UI”两个子文件夹。要保证在“写实ICON”中出现的图片绝不会出现在“手机UI”文件夹里,这样第一步就完成了,在粗粒度上保证了所有图片不重不漏。其实很多习惯好的同学平时就是这样分类的。

  第二步:按照“属性”对图片做“一对多”的细粒度标记。

  然而,粗粒度的分类是无法满足设计师的整理需求的。一个大类别文件夹(比如WEB UI)里往往出现上千张图片。如何进一步分类?这时,系统文件夹就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因为细粒度的类别往往其实是比较具体的“属性”,比如作者,风格,颜色,这些属性在不同种类的图片文件之间是存在大量交集的。如果继续用文件夹分类,你会发现如果在“WEB UI”下建立“清新配色”“iOS7”“播放器”“主页”此类子文件夹,那么“手机UI”下也必须建立这些同样名字的文件夹,这样就出现了重复,造成了低效。而且文件夹层级不宜过深,超过三层之后,往往管理无力,尾大不掉。对图片属性的管理,我们需要的是比文件夹更强大的图片管理工具,来完成上述这两个图片分类和整理的核心需求。请牢记这两个需求,下面会多次提到。待会儿,我会让主角出场——Adobe Bridge。

d2b8613f6bec270a1126573f427ac3cc_r

  别急,先来看看市面上其他比较常见的图片管理工具

  这是比较常见的4个图片管理工具,Ember,Inborad,Sparkbox,Pixa,都是mac平台的,除Inboard是免费外,其他都要价不菲。抛开“截图”,“rss订阅”,这些差异化的小功能不说,我们今天只来比较图片管理这个核心功能。(如果你已经用过这几个软件,已经深知他们管理功能的不足,那请直接跳过这部分哈~)

  咨询了一下身边好友,喜欢上面四个软件的还真不少,比用Adobe Bridge的人数多许多,当然也有很多设计师听都没听过Bridge是干啥的。我试用过Ember、Inboard、Sparkbox这三个,Pixa看介绍大同小异,后来还是果断换回了Bridge。到底Bridge比他们强在哪里?要知道Ember可是要300+大洋,很多人视为超给力生产力工具的一款软件!且听我慢慢道来。

  上述四个软件的OSX基因很明显,具体体现在使用软件的第一步都是需要把你的文件夹里的图片复制到软件自己建立的一个叫“库”的文件夹里,然后依靠软件内部的功能,对库里的图片进行管理,有点像iphoto。软件内部无论分了多少个组、文件夹、tag,都和系统文件夹没关系了,假如你其实之前分过20个文件夹,一共有1000张图,等你把图都导入之后,库文件夹始终是一个拥有1000张图的大文件夹,你只能依靠软件自己功能进行对图片分类!各位,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机制!一旦出现意外,不是丢文件就是大费周折,还容易出现各种异常。依赖于某个特定商业软件的封闭管理,始终是让人不放心的,等你费劲波折把庞大的图库分好类,一旦不想用它了,或者它出问题了,你就别想轻松从“库”里脱身了。有个朋友之前用Sparkbox,后来想换Ember,他有8000+图片,分组也分了好多,后来我问他怎么迁移的图库。他说只能一个分类一个分类的迁移,弄了好久只迁移了4000+。。。

  AdobeBridge则完全没有这种后顾之忧,它支持windows和mac,其“文件夹”功能就是和系统文件夹对应的,不受这个“库”的制约。所以,它还是一个强大的项目文件管理工具,这会在下部分重点讲。

  我们来具体看下图片管理功能。

  Inborad是免费软件,功能是最少最弱的,先看它。

  三栏布局,重点是左边前两栏。Inboard提供了Tags和Folders这两个功能,字面翻译是标签和文件夹,但别误会,这个文件夹和系统文件夹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且Inboard支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