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软件知识 >> 图文处理 >> 平面设计理论 >> 正文

来聊聊职业设计师的素养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为此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先说结论,我理解的职业设计师和设计爱好者、设计学科在读博士、设计院校老师等角色最大的不同,在于设计素养的不同。设计院校老师拥有的是设计教育的素养(当然也有不少生意做得不错的),设计爱好者拥有的是热衷参与设计实践的素养……

  职业设计师应该拥有的是 – 输出业务导向的设计方案的素养。这个素养包括对职业化设计的认知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职业化设计的认知首先要理解设计在商业环境(注意,不是社会环境)中的作用,用下图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来聊聊职业设计师的素养 三联

  如果某个行业是一个蛋糕(行业的利润总容量是有限且动态守衡的),那么在一个行业中你的公司和竞争对手公司是在一起瓜分蛋糕,设计作为商业手段的一部分,应该作用于让你的公司获得更多的分蛋糕的筹码,直到真的分到更多的蛋糕。

  简单来说:设计师要帮助公司赚钱,或者间接赚钱。开公司不是做公益,没钱赚就要倒闭。所以你每天的工作价值不是因为来公司做设计,而是做的设计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没能创造价值(比如:设计产出没能帮助产品成功,没有获得更多的销售额,无法赢得用户的口碑,只是在导师的带领下做练习等),其实还不能称为职业设计师,充其量是顶着设计师职位的一个学徒 – 公司在花钱培养你,期望你尽快产生价值。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要求,却是职业设计师首先要遵守的游戏规则。

  其次,设计师要学会适应公司的发展,弹性的调整自己在公司不同阶段的工作模式:

zs20150329 (2)

  能在设计的创新和实现上做到趋近平衡的,目前看只有苹果,但这也不是设计师团队单打独斗的结果,企业是一个多角色,多组织的结合态,设计师需要在不同阶段弹性的适应发展,才能体现自己的职业性。

  大多数国内的企业还处在野蛮生长的状态,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设计实现工作,帮助产品落地,抢占市场份额与用户习惯,对设计创新的重视既赶不上,也来不及。职业设计师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重心是:尽快消化大量信息和粗糙需求,迅速输出不犯错又能满足消费的方案,短平快解决温饱问题。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用户量级后,市场对于设计创新的期待增加,并开始抱怨同质化,这个时候需要创新的方案来进一步激活市场预期,但又不能过于超前,市场对创新的接受度是有潜在风险的。职业设计师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重心是:探索差异化的设计方案,尽量锁定专利,抓住市场眼光,给品牌确立清晰的形象,解决小康问题。

  随着竞争更充分,行业中的技术能力和用户期待趋于稳定,企业会进入一个渐进式创新与敏捷实现迭代的循环,这时行业平均品质水平会不断提升,这个循环被不断压缩空间和时间,直到最后被挤压到剩下几家,能最佳平衡创新和实现的领军企业为止。职业设计师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重心是:深入挖掘设计的可能性,在更多细节上洞察问题,做到比以前更好,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寻找下一次新的设计机会点,解决中产问题。

  而没有进入这个正循环路径的设计师,通常在过程中的选择是跳槽,转行,或者自己做Freelancer。

  不过,这个模型是建立在”设计作为企业驱动力的关键一环“这个假设上的,还有很多企业并不依赖于这个模型。

zs20150329 (3)

  横轴为企业重视并投入设计资源的意愿,纵轴为企业进行设计投入的能力(包括资金,管理层意识,企业吸引力等)

  1. 强销售型企业,先天敏感的接触一线市场和用户,一手案例与用户数据很多,有前端品牌影响力,而且很多成熟的市场与品牌研究方式,与体验设计层的用户研究方式异曲同工。但正式因为他们对于市场判断的自信,导致在设计层面多数以外包顾问为主,缺少自己的积累。我相信随着互联网深入结合到越来越多的传统的销售驱动企业中,这些企业势必需要更多具备设计思维的人才与专业团队;

  2. 强竞争和强变化型企业在当下的商业环境中,几乎就代表了一波互联网企业的特性,你会发现这样的企业中,设计人才永远是最吃香,又最缺乏的,每年招聘季和跳槽季都是这类公司秀下限的时候,实在是因为刚需啊;

  3. 资源垄断和服务垄断的企业显然不需要设计的深入参与,但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逐步放开,竞争逐渐充分起来,卖方市场的格局一定会被打破。但我们也要注意,实质垄断和形式垄断的差别,设计作为一项竞争力仍然是有价值空间的;

  4. 作为强发展型的fast company,设计作为他们确实需要的能力,优先级还是无法作为第一梯队来考虑,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成为这种公司的合伙人或者高管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不够敏锐的人只会问:”这是为什么?“,聪明的你自然笑而不语。

  了解完职业设计师面对的现状,这节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培养好的工作习惯。

  职业设计师和设计师职业这两件事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指业务导向的身份属性,后者是对专业导向的职位描述。

  一个人拥有了普适的设计能力,并且愿意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设计输出,那么他就可以从事设计师这个职业。无论你最终的输出是建筑、汽车、服装还是手机界面。通常我们区别设计师的专业能力高低,主要是在衡量他的专业深度和专业广度。

zs20150329 (4)

  1. 信息设计作为专业能力的基础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你设计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本质上是传达一种经过设计编排的信息。信息设计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对信息进行架构,分析,组织的过程,这个设计能力在字体、平面、网页、APP、公共空间等领域都不可或缺,过去曾有一段时期,我们甚至给这项能力特别突出的设计师赋予一个称号,叫做“信息架构师”。今时今日看来,它应该成为每个岗位的设计师的一种基础能力。

  2. 用户研究基于UCD的设计方法,成为今天很多设计师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它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成长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市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只是将视角聚焦在了用户端。但这并不说明,用户研究是设计师唯一需要关注的研究工作,多维度的研究方法灵活使用,能更好的让设计师了解自己作品的实现可能性,商业可行性,并及时发现设计上的合理性问题。

  3. 视觉设计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设计领域,也是大多数用户认为的设计师能力的直接体现,毕竟看得到的视觉品质是很容易感知的。正是因为它的专业度较高,需要训练的时间较长,很多对视觉表达不敏感的设计师都把它当作难以跨越的专业门槛。事实是,大部分基础美学知识,色彩理论与运用,造型的能力可以通过正确的练习获得。无论你是做文案,交互设计或者是原型开发,能够把握美的协调,使你的设计输出符合视觉规律,一定会是你工作中的一部分。

  4. 交互设计偏重于人、媒介、对象、空间、时间、情绪的综合互动关系。当信息化和社交化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沟通背景,互动关系的丰富性,信息交换的多样性,都给交互设计领域提出了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我并不认为一个建筑设计师不需要交互设计的能力,当你考虑人与住宅的关系,在建筑中和他人的互动,家庭的气氛营造,私密与开放的平衡,其实你就是在做交互设计。

  5. 原型制作在小范围看是我们还原设计想法的一个可视化模型,随着设计输出和沟通的复杂程度提高,原型的类别也在不断变化,它包括但不限于:纸面原型、纸板模具、演示视频、可运行的APP DEMO、富媒体的WEB页面、甚至3D打印结合简单开发板的模型。这对设计师的制作技能提出了新的专业要求,原型制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产品设计过程精益化的程度。

  6. 写作能力作为思维表达的基础,在部分设计师中是缺失的,我们很容易发现产品和服务中的上下文关系错位,用词不当,故事缺乏逻辑,文案和用户场景的匹配混乱。设计师不但要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应该开放的面对用户群进行写作训练。

  7. 沟通能力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对于设计师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除了清晰的向用户表达你的设计想法,也要敏感的倾听用户感受。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倾听的设计师,往往也无法克制自己的设计,很容易让设计变得复杂。

  8. 设计提案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设计销售的能力,规划自己的设计逻辑符合需求,而不是包装一个设计童话。经常可见的设计童话是这样的:“这个设计采用了XXX色彩,自然而活泼,使用户感受到品牌的精致,使整个画面饱满大气。” — 一个堆砌了形容词的设计提案很难让人感受到它的实用价值,也容易让设计变得不诚实。

  9. 编辑能力要求设计师快速的进行资料收集和筛选,在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时显得特别重要。合理的从诸多信息中抽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创意线索,是每个设计师时常都做的思维训练。

  经过院校学习和企业工作,大部分设计师在这几个方面都会得到充分的锻炼。作为企业方,在招聘设计师时,还希望设计师能关注下面的事情:

zs20150329 (5)

  1. 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