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软件知识 >> 图文处理 >> 平面设计理论 >> 正文

绘画是设计师的基础吗?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今天这篇文是很多自学设计的同学特别关心的话题,木有手绘基础可以成为设计师吗?今天让专业科班生@李有希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来帮你搞定这个问题 >>>

  作者@李有希,豆瓣主页:www.douban.com,欢迎同学们关注她呦。(本文为作者授权优设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谢谢~)

  不重要。

  我觉得问题集中在两点上,特此说明一下。第一点,很多人认为不重要等于“不需要”,这个理解是存在严重偏差的,正如文中说明过,有的设计行业本身和艺术没有交叉点,根本不需要绘画技能打底,比如搞建筑结构设计,影视后期等等,而在或多或少需要这一技能的领域中,对绘画技能的要求程度又是不同的,如动画或游戏设计,手绘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平面建筑等领域,相比较于设计规则与规范,手绘就是非常不重要的了。所以需要不需要是第一个层次的问题,重要不重要是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只有在需要的行业中才能讨论重要不重要,大概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另一点,手绘是否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唯一途径?借用评论区 @陈尘辰 的一段评论来说就是“绘画是培养审美只是过去的教条,它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当然,我还想再强调一遍,手绘和绘画依旧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不要混为一谈。)在现代设计诞生的这短暂的一百多年当中,设计工具与手段的进步并不显著,计算机民用化之前,在二维空间上进行表现的手段确实是非常有限的。不过即便如此,正文中乌尔母造大的例子也可以说明,提高审美,认识设计规律绝非完全依靠绘画才能实现的。而在设计工具极大丰富的当代,手绘也绝非必需的设计手段。)

  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以后,很多行业的设计师完全不需要依靠手绘进行早期设计。

  为什么?

  概念的混乱是一个原因,这里牵扯了四重的认识混乱。把“手工(handicraft,handmade)”和“绘画(fine art,painting)”当成一回事,认为用手画图就是与艺术相关联的行为。继而有些朋友可能把审美能力与绘画混为一谈,认为绘画是提升审美的唯一途径,但这是错误的。同时也因此,也认为绘画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设计手段。

  艺术绘画与设计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决定它们成色的是审美能力。也许经验与直觉上许多人认为绘画能够提升人的综合审美,但这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尤其在中国重技法的美术教育之下,绘画的学习本身对提升审美能力没有多少帮助。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打算举出乌尔姆造型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的基础课程作为例子。有关乌尔姆造大,很多人会感到非常陌生,不过这恰恰是继包豪斯大学之后最为重要的设计学校(没有之一)。其对技术专业性的提倡与系统设计的推成成为了后日设计类大学教育规范的模本。

  乌尔姆早期受到包豪斯的影响,强调以数学与几何,以及视觉设计的方法论为主的基础教育。无论哪一点,最优先重视的都是规则与理性。而随后,乌尔姆大学开始关注抽象问题与社会文化,探讨设计本身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了其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针。

  基础教育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展开:

  视觉入门:有关色彩,空间,形态的训练与试验

  表现方法:摄影,文字,徒手表现,素描的训练与分析

  工坊作业:手工技术(木材,金属,石膏等),基础制作与分析

  文化知识:五花八门,从现代历史,政治,艺术,到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等等。

  由此可知,绘画本身所占据的比例是非常之少的,对于设计而言,当然绘画是不重要的。

  然后我们来看看乌尔姆的基础课程具体都在做什么:

  直接从立体空间入手认识造型,利用不同的素材,来表现造型,理解造型。在学习造型规律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二维空间的束缚。

绘画是设计师的基础吗? 三联

  左1 纸雕 右上 材质表现 右下 有关造型节奏感的练习

  几何学课程,由于设计中的形式美背后隐藏着的数学规律,设计之美不是一种感性层面上的感觉,而是理性的分析后总结出的精致。

  空间构成作业

        “螺旋”的构成

  工坊实践,立体作品制作课题:

  理解奇特的空间,不分内外的球体。

  设计流程检证的信息图课题

  通过积木研究空间构成与分形:

  色彩论课题,根据数字决定色调的阶值,通过彩色,灰色,单色进行色彩配置效果的学习。

  诸如此类,不甚枚举。学习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认识设计规律,绝非只有绘画一条途径,这仅仅是一种方法而已,有时候甚至是并不有效的方法。最为关键的事情是通过手段让这些认识进入人的思想中去,成为设计的源泉。

  而对于思想的钳制永远设计教育滞后的根本原因,苏联取缔莫斯科高等艺术技术学院(Высшие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е мастерские)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随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Socialist realism)的出现使得设计走向僵化与死板也早已是公论。

  强调技法的优越性无非是设计教育中的八股而已,无论在这一层面做的如何地精湛,工具本身都不可能弥补内容性的缺失,一个拥有全套Zwiling的人就等于一个优秀厨师么?非也,在设计领域,也是一样,绘画本身就是这套厨具。

  用手画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好看么?否,是为了研究好看是为什么,其后的规律与法则是怎样的。

  手绘(用手绘制)之于设计的意义与其之于艺术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艺术而言,手绘是手段也是结果。

  这是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世界,将想法与观念变为实在的最快方法,这是其工具性的一面。然而对于艺术而言,手绘本身也透漏出作者个性的痕迹,作者通过手绘释放出的个人特质往往是艺术品成功与否的重要特征之一。

  然而对于设计而言,其仅有的作用就是工具性而已。

  作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标准化是一切作业的基本要求,手绘可能带出的个人特征是不重要或不必要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多领域完全取代了手绘。对于设计而言,规范与规则的意义更为重要。

  比如建筑设计,我至今无法理解国内天天考试画那个马克笔的效果图是要干什么。你画出了花儿了也不过是一张草图而已。在我看来,建筑设计师完全不需要具备绘画修养(作为专业素养的一部分)现代化的取材设备与软件基本可以满足设计的一切需求。

  鉴于评论区有朋友说看看大师的手绘,那我们就来看看大师的手绘与国内考研班教的建筑手绘区别在哪里。

  弗兰克盖里

  功能主义鼻祖 柯布西耶

  安藤忠雄

  再来看看国内交手绘的公司与教室所欣赏的那些作品。

  这到底是在搞素描创作呢,还是在搞设计呢?

  手绘是IDEA具象化的工具手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