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程序编程 >> 网页制作 >> 交互设计 >> 正文

交互设计那些事儿(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转载请注明来处,关注我,请点击:http://weibo.com/heidixie

  这是一次内部分享,新部门的同学们希望我聊聊我过去从事的交互设计,做个了面对入门者等级的PPT,和各位简单聊了聊。发到微博上,也敦促自己对交互设计从业经历做个简单总结。——类似的文章,貌似自己在三年前也写过……

  一、什么是交互设计

  要谈什么是交互设计,先要了解这几个概念。

  网页设计年代,大概是从2004年开始热起来了,等到我毕业的2006年,满大街都已经是电脑培训机构,记得当时北大青鸟的百日千才培训就在我每日下班必经的十字路口。

  网页设计年代重视的是特效,说白了就是特效背后的技术,君不见当时的网页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啊,这里bling bling闪闪的,漂浮框乱跳的。然后就是套各种网页设计模版,做出很多复杂的类似于右边这种典型的政府网站出来。

  美工时代:

  网页设计时代,大批的“美工”涌现。显然人们有了更高的追求,光是bling bling的眼花缭乱的动画效果已经看厌了,网页也是需要装饰美化的。虽然网页设计论坛(www.68design.net)当时很火,但是网页设计师这个头衔仍然是一厢情愿的叫法。大多数时候,仍然是老板和客户嘴里的“美工”。

  美工时代重视的是:视觉效果。并且,原来对网页设计一窍不通的老板们纷纷成了资深的视觉鉴赏家。美工时代“美工”很痛苦——单纯靠视觉效果去评价作品好坏,太主观,太随意。于是他们通常会做N个版本,反复修改,直至美工崩溃或者老板崩溃。

  历史迈入了伟大的UI年代。

  大概是在2005年,我崇拜的网络名人从擅长鼠绘的小非变成了图标达人Rokey(时光倒流到2005年,我正在看这篇文章:灵感来源于生活-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设备组UI设计师张伟)。也自学了关于UI的若干知识,开始迷恋起PS像素级的奇妙世界。

  UI=User Interface. 已经将User即用户纳入界面设计考虑的重要要素。但是对于精致、质感的无极限的追求,依然会让人顾此失彼,忘记了从用户的视角去审视一个UI的作品。于是,经常会看到虽然很精致,但是很难用的软件界面。

  用户看到的部份,无可挑剔。但是实际上,使用的感受并不好。而感受部份,可以从几个角度去阐释:

  他们知道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他们感觉到迷惑吗?

  他们是否清楚能够通过此物做什么?

  是否清楚如何做到?

  当他们有兴趣去尝试时,他们知道如何开始吗?

  当他们开始后,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吗?

  当不想要使用时,能够快速明白如何退出吗?

  当他们退出后,下次来用,是否需要重新去学习掌握如何操作?

  每一步操作时,他们心理会感觉到愉悦还是枯燥乏味?

  当然,我们崇尚软件操作过程中的效率,但是若用户感觉到愉悦,也许就不会觉得效率太低,其实,效率是个相对的说法。归根结底,这就是用户体验。

  UED时代——用户体验制胜

  我们不缺技术,我们不缺另人震撼的视觉,这些虽然过去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东西,如今已经不足为奇。但是我们缺用户来用,我们缺用户持续来关注,我们缺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过去一直在产生影响,但是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007年,开始关注www.ucdchina.com. UED是套方法论,UCD是指导思想——User-centered Design. 不再是BCD-Boss-Centered Design.老板说了算,除非老板能够代表目标客户。这和市场营销学发展的历程有点像,从生产主导到市场主导。

  以下是我在用户体验设计?——是什么不是什么里用到的图片。WEB2.0后,用户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用户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笔,主编,摄影师,作家……他们是主角,使用中遇到问题,当然不可能靠网站的客服电话或帮助教程搞定,他们需要自助,所以,降低使用门槛,消除使用障碍,吸引他们重复使用,是每个网站致力的方向。

  以下是在用户体验设计答疑对话(半吊子和纯外行)一文中的配图。从广义来讲,一个网站的任何部门都是在为用户体验服务,从战略层的布局开始,用户体验已经开始。而狭义的用户体验设计,也就是UED部门做的事情,大部分是围绕到结构、框架以及表面层。

  UED部门的组织架构基本如下,解决用户易用(交互、文案),以及想用(视觉,交互)的问题。而用户研究是帮我们看清用户特征、洞察及挖掘用户需求,前端是伟大的实现者。

  文案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所以,文案撰写在UED团队是很稀缺的资源。目前据我了解,只有支付宝的UED团队有此配置,其他团队大部分是由产品经理担任此职。

  那么,交互设计到底是什么呢?

  我突然打了一下你,你肯定会有一定的反应。首先,你的表现会吃惊或者生气,你的吃惊或者生气的程度也会受我下手的轻重和方式影响。

  我呢,对你的反应会有一定的预期,下手的时候,没有期望你会突然哈哈大笑——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人和物也是一样,我按下电视的开关键,我预期电视会打开,并且电视如期望发生运转。若我按下电视的开关键,突然电视成了静音,这就是非期望的交互行为。

  二、为什么需要交互设计?

  人可以经由训练,改变自己对于行为的反馈,比如,妈妈教育婴儿对于他人的礼物回报以“谢谢”和微笑,不要跟着陌生叔叔走等。如果你送一个小孩子礼物,他却对于大骂,你会觉得这个小子怎么这么没教养。

  机器、系统没有生命力,则需要被赋予对于各种行为的反馈机制。将用户的期望赋予给它,让它给出合理的反馈行为。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生活里,没有教养的产品实在太多太多……

  上图左侧是一个杯子。我让现场的同学猜这个杯子的成本价,答案集中在10元左右。但是不幸的是,我为这个杯子花费了不下600元。原因正在于不良交互。

  杯子的把手处仅容两个手指塞入,当倒入热茶后,我端起此杯,把手上部是光滑无比的玻璃,而手指又被杯壁烫了一下,结果杯子倾斜,将热茶倒入了笔记本电脑键盘里——修键盘花费了580元。

  考虑到这里,设计杯子的设计师可以考虑把把手做成磨砂玻璃,增加卖点。

  上图是公司内部的门。基本上去个卫生间都要从此门经过,那么基本上每个员工每天进出此门不下6次吧。

  在场的同学声称每次都很紧张——为什么?怕被撞啊。你看不到对面有没有人,怕推门撞别人。自己也担心被人撞。所以,途径此门,瞳孔会不会由于紧张放大呢?还有,此门推也可拉也可,上面的“拉”字其实形同虚设。

  每天反复扇动,座位靠近此门的同学们夏天感觉到热,冬天感觉到冷。严重不低碳环保。

  原因也是不良交互设计。

  改进此门,可以设置透明的玻璃窗。或者用自动开启的推拉门代替。

  上面是一个电梯事件。要知道电梯是个最讲究习惯统一的地方。你要经常在不同的大楼用不同的电梯。若A电梯用这种按键,B电梯用那种按键,基本上你都要重新适应。然而这个适应你又无法持续,因为你到了C电梯,仍然要重新学习。所以电梯的按键设计,基本上要有行业标准的。

  然而华星路的创业大厦就是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