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程序编程 >> 数据库 >> access教程 >> access基础教程 >> 正文

2011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复习资料归纳(3)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41、 常用的软件结构设计工具是结构图(SC),也称为程序结构图。其中,用矩形表示模块,用带空心圆的箭头表示传递的是数据。

  42、 需求分析常用工具包括程序流程图(PFD)、盒图(N-S图)、PAD、PDL

  43、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44、 软件测试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而动态测试方法又包括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路径的集合)两类;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和代码质量度量。常用的黑盒测试有等价分类法、边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和错误推测。单元测试多采用白盒测试,辅之以黑盒测试。

  45、 在两种基本测试方法中,白盒测试的原则之一是保证所测模块中每一个独立路径至少要执行一次。

  46、 在数据流图(DFD)中带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数据的流向。数据流图中的主要图形元素有:加工、数据流、数据源、源和 潭。程序流程图(PFD)中的箭头代表的是控制流。软件的调试方法主要有强行排错法、回溯法和原因排除法。软件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算法和使用的数据结构。

  47、 软件维护活动包括以下几类: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48、 数据库系统(DBS)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组成。

  49、 和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共享性高,具有特定的数据模型。

  50、 实体是信息世界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它用于表示实际存在的事物。

  51、 数据库系统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和数据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处理阶段、人工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交换式数据库系统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五个阶段。

  5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分别为概念级模式、内部级模式与外部级模式(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

  53、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数据模型按不同的应用层次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

  54、 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集,椭圆表示属性,菱形表示联系,层次模型{树形结构}、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二维表格)是目前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关系运算包括选择、连接和投影。

  55、 层次模型的特点: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无双亲,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网状模型的特点:允许一个以上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余一个的双亲。

  56、 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算和维护阶段。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核心。

  57、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3个部分,它们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数据保护分为:安全性控制、完全性控制、开发性控制和数据的恢复。

  58、 数据库系统(DBS)包含数据库(DB)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在关系数据库中,能够唯一地标识一个记录的属性和属性的集合,称为关键字。

  59、 在基本表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称为选择;数据库是指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保存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数据的集合。SQL语言又称为结构化查询语言。

  60、 Access默认文本类型字段大小是59个字符,它的取值最多可达到255个字符;备注数据类型最多为65535个字符(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