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病毒防治 >> 正文

妙用系统任务管理器揪出暗藏木马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Windows任务管理器是大家对进程进行管理的主要工具,在它的“进程选项卡中能查看当前系统进程信息。在默认设置下,一般只能看到映像名称、用户名、CPU占用、内存使用等几项,而更多如I/O读写、虚拟内存大小等信息却被隐藏了起来。可别小看了这些被隐藏的信息,当系统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时,没准就能从它们中间找出突破口。

  1.查杀会自动消失的双进程木马

  前段时间朋友的电脑中了某木马,通过任务管理器查出该木马进程为“system.exe,终止它后再刷新,它又会复活。进入安全模式把c:\windows\system32\system.exe删除,重启后它又会重新加载,怎么也无法彻底清除它。从此现象来看,朋友中的应该是双进程木马。这种木马有监护进程,会定时进行扫描,一旦发现被监护的进程遭到查杀就会复活它。而且现在很多双进程木马互为监视,互相复活。因此查杀的关键是找到这“互相依靠的两个木马文件。借助任务管理器的PID标识可以找到木马进程。

  调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首先在“查看→选择列中勾选“PID(进程标识符),这样返回任务管理器窗口后可以看到每一个进程的PID标识。这样当我们终止一个进程,它再生后通过PID标识就可以找到再生它的父进程。启动命令提示符窗口,执行“taskkill /im system.exe /f命令。刷新一下电脑后重新输入上述命令,可以看到这次终止的system.exe进程的PID为1536,它属于PID为676的某个进程。也就是说PID为1536的system.exe进程是由PID为676的进程创建的。返回任务管理器,通过查询进程PID得知它就是“internet.exe进程。

  找到了元凶就好办了,现在重新启动系统进入安全模式,使用搜索功能找到木马文件c:\windows\internet.exe ,然后将它们删除即可。前面无法删除system.exe,主要是由于没有找到internet.exe(且没有删除其启动键值),导致重新进入系统后internet.exe复活木马。

  2.揪出狂写硬盘的P2P程序

  单位一电脑一开机上网就发现硬盘灯一直闪个不停,硬盘狂旋转。显然是本机有什么程序正在进行数据的读取,但是反复杀毒也没发现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

  打开该电脑并上网,按Ctrl+Alt+Del键启动了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点击菜单命令“查看→选择列,同时勾选上“I/O写入和“I/O写入字节两项。确定后返回任务管理器,发现一个陌生的进程hidel.exe,虽然它占用的CPU和内存并不是特别大,但是I/O的写入量却大得惊人,看来就是它在捣鬼了,赶紧右击它并选择“结束进程终止,果然硬盘读写恢复正常了。

  曾经饱受木马、后门(以下统称后门)侵害的人们都不会忘记机器被破坏后的惨象,于是人们展开了积极的防御工作,从补丁到防火墙,恨不得连网线都加个验证器,在多种多样的防御手法夹攻下,一大批后门倒下了,菜鸟们也不用提心吊胆上网了…… 可是后门会因此罢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君不见,在风平浪静的陆地下,一批新的后门正在暗渡陈仓……

  1、反客为主的入侵者

  黑客A连接上了网络,却不见他有任何行动,他在干什么呢?我们只能看见他燃起一支烟,似乎在发呆……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把烟头一丢,双手迅速敲击键盘,透过屏幕,我们得知他已经进入了一个企业内部的服务器,一台安装了防火墙、而且深居内部的服务器……他怎么做到的呢?莫非他是神仙?请把镜头回退到刚才那一幕,黑客A在烟雾熏绕中盯着一个程序界面出神,突然,那个界面变动了一下,同时,黑客A也开始敲打键盘,接下来就是熟悉的控制界面。各位也许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难道是那台机器自己找上他的?不可能…… 可是这是事实,真的是服务器自己找上来的。黑客A也不是高技术,他只是使用了一种反客为主的后门——反弹木马。

  众所周知,通常说的入侵都是入侵者主动发起攻击,这是一种类似捕猎的方式,在警惕性高的猎物面前,他们已经力不从心;可是对于使用反弹技术的入侵者来说,他们却轻松许多,反弹木马就如一个狼外婆,等着小红帽亲自送上门去。一般的入侵是入侵者操作控制程序去查找连接受害计算机,而反弹入侵却逆其道而行之,它打开入侵者电脑的一个端口,却让受害者自己与入侵者联系并让入侵者控制,由于大多数防火墙只处理外部数据,对内部数据却闭上眼睛,于是,悲剧发生了。

  反弹木马的工作模式如下:受害者(被植入反弹木马服务端的计算机)每间隔一定时间就发出连接控制端的请求,这个请求一直循环到与控制端成功连接;接下来控制端接受服务端的连接请求,两者之间的信任传输通道建立;最后,控制端做的事情就很普通了——取得受害者的控制权。由于是受害者主动发起的连接,因此防火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报警,而且这种连接模式还能突破内网与外部建立连接,入侵者就轻易的进入了内部的计算机。

  虽然反弹木马比起一般木马要可怕,但是它有天生的致命弱点:隐蔽性还不够高,因为它不得不在本地开放一个随机端口,只要受害者有点经验,认出反弹木马不是难事。于是,另一种木马诞生了。

  2、不安分的正常连接

  现在有很多用户都安装了个人HTTP服务器,这就注定了机器会开着80端口,这很正常,但是有谁知这是一个给无数网络管理员带来痛苦的新技术,它让一个正常的服务变成了入侵者的利器。

  当一台机器被种植Tunnel后,它的HTTP端口就被Tunnel重新绑定了——传输给WWW服务程序的数据,也在同时传输给背后的Tunnel,入侵者假装浏览网页(机器认为),却发送了一个特殊的请求数据(符合HTTP协议),Tunnel和WWW服务都接收到这个信息,由于请求的页面通常不存在,WWW服务会返回一个HTTP404应答,而Tunnel却忙开了……

  首先,Tunnel发送给入侵者一个确认数据,报告Tunnel存在;然后Tunnel马上发送一个新的连接去索取入侵者的攻击数据并处理入侵者从HTTP端口发来的数据;最后,Tunnel执行入侵者想要的操作。由于这是“正常的数据传输,防火墙一样没看见。但是目标没开放80端口怎么办呢?擅自开一个端口等于自杀。但是入侵者不会忘记那个可爱的NetBIOS端口——长年累月开放的139端口,和它分享数据,何乐不为? Tunnel技术使后门的隐蔽性又上了一个级别,可是这并不代表无懈可击了,因为一个有经验的管理员会通过Sniffer看到异常的景象……Tunnel攻击被管理员击溃了,可是,一种更可怕的入侵正在偷偷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