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在餐厅、咖啡厅等公共场所,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设备,接入公共无线网络。而这些“蹭网族”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的银行、QQ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
“蹭网”几分钟,银行卡被盗刷2500元 .
伊宁市民张超(化名)喜欢上网,出差在外时,经常用手机或笔记本计算机,搜索附近没有加密的免费Wifi上网冲浪,并随时把路途所见所闻发在微信上与他人共享。前不久,张超出差到成都,当他在成都火车站等车时,闲来无事,便打开手机搜索,结果显示出了强烈的Wifi信号,他便用手机“蹭网”,在这过程中,他还登录了网上银行,查看了自己的银行账户。 .
晚上,张超突然接到短信,称自己银行卡内的2500元钱已从网上银行转走。可他并没有在网上转账啊!张超觉得蹊跷,便向警方报了案。 .
伊宁市公安局民警分析,很可能是犯罪分子利用搭建的免费Wifi,窃取用户手机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从而使张超钱款被转走。 .
免费蹭WiFi,个人信息可能被盗 .
时下,越来越多的公众场所都提供免费的Wifi,特别是人员密集的餐饮店、宾馆以及超市等场所。毋庸置疑,未来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的区域将越来越多,方便市民上网的同时,也埋下了信息泄露的隐患。 .
各地曝出多起市民贪图蹭免费Wifi的小便宜,导致网银、信用卡、股票期货账户信息等泄露的案例,导致受害者损失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