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安全资讯防护 >> 正文

探寻“IT民工”的发展方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IT行业"挣钱太容易","IT不像政府管房产这么严,想干嘛就干嘛,另外都跑到境外去上市,没干两年市值翻好多倍,利润比地产高出几十倍几千倍,我们投入10块钱赚1块钱,IT行业投入10块钱赚1000块钱,不能用这种得钱太容易的方式看待别人。"

    这话出自地产界大佬任志强。时间就是在今年的3月24日的IT领袖峰会上。看了以上这段话,不知道所有的IT码农、苦逼的IT工程师们作何感想。他们是感觉"不负恩泽",还是愤懑的"情何以堪"呢?

    作为在IT行业里混了很多年,同时又是新精英生涯的一个职业规划师,这段对话让我对IT人的职业发展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在IT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我们昨天对其职业发展的观点,到今天再看,是否就变成了迂腐之言?

    1.技术做到一定程度要涉及管理?

    相信这是多数职业规划给IT人的忠告之一。在中国,纯做技术就会很快遇到天花板,职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忠告们提出:无论是做项目管理、还是参与市场管理,技术工程师、IT程序猿们在此时一定要苦练跟人打交道的本领,协调、沟通乃至八面玲珑。这个忠告的道理在于,软件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搞定的,一个大的软件系统必然会是数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参与。届时,一个程序员的价值如何能跟一个管理者的价值相比呢?

    但是,互联网充斥的世界似乎在抛弃这个观点。社交网络的最牛公司"非死不可"10亿美元收购了成立只有五百多天的Instagram已成IT界新的财富传奇,而这家以开发照片分享技术的公司全部人员只有13人。再早两个月,因为游戏"你画我猜"而被游戏界大佬zygna2.3亿美元收购的omgpop公司,其开发团队也只有区区5人。如果你还认为做任何一个高价值的软件都动辄需要几十人、几百人的团队,我会再给你举我亲身经历的案例。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的聚会,我发现所有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项目的团队,他们一个项目的人数不会超过5人,很多都是三人团队(一个人做UI设计、一个人做代码、一个人做架构),而他们开发一个软件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在那些大国企工作的人们打死也不可能三个人、三个月开发一款应用。他们必须要一个几十人的团队,至少半年周期,一大堆项目经理外加一个部门经理。

    我们是否看到了问题本源。

    技术转管理到底是由IT行业特色决定的,还是由大国企的企业特色决定的,还是由IT开发的内容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