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假宽带”现象再度引起关注。新快报记者使用同一根网线,在5分钟内接连使用了四款测速软件,得出的带宽结果均不同,最多相差3倍。对此,专家和运营商各有说法,而国内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第三方测速机构,运营商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去年底,一份由DCCI互联网数 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曾引发轩然大波。报告称,用户办理4M宽带,理论上应有512KB/s的网速;2M宽带,理论网速是256KB /s,但实际上,4M带宽下平均网速仅为232.7KB/s,2M带宽下用户平均上网速度仅为142.2KB/s,中国的宽带是“假宽带”。
针对假宽带问题,发改委还对电信和联通发起了反垄断调查。不过2011年底,电信和联通都已经做出了整改承诺,称将对骨干网的互联互通进行扩容。在此基础 上,工信部于今年4月发起了覆盖全国的“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动员部署大会。工信部部长苗圩明确提出今年我国要实现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市场占比要超 50%、新增FTTH(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的发展目标。
10月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播出“假宽带真相”,再次爆轰“假宽带”。节目中,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表示,我国固网宽带用户达到的实际带宽仅是标称带宽的55%.
实测网速四款软件结果各不同
随后,新快报记者使用同一条网线、在访问程序和网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5分钟内先后试用了4款测速软件,得出的结果却各不相同。
记者首先使用由“直隶开发室”开发的一款名为“中国电信移动联通宽带测速”的软件测试,结果显示记者所用网络的平均速度为256KB/S;在另一款由“星火工作室”开发的测速软件中,记者的网络平均速度为200KB/S,推算宽带为3M;在第三款由“星期八工作室”提供的测试软件中,测试结果显示记者的速度为195KB/S,击败全国39%以上的用户;最后一款测试软件是“阿达软件”旗下一款测速器,结果在满分5星中仅得到1颗星。伴随着一张哭丧着的小脸,软件显示记者所用网络的下载速度约为149KB/S左右,仅击败全国29%的用户。
业内人士提醒称,即便是目前最先进的第三方网络测速工具,根据用户电脑配置和运营商技术设置的不同,得出的结果依然会有偏差。
专家说法接入速率不等于用户体验
由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联合起草的《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以下简称《方法》)首先对“固定宽带接入速率”进行了界定,并指出由于网站服务器所处位置不同,用户体验到的宽带速率,会受到从用户终端到网站服务器等网络中各个环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