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安全资讯防护 >> 正文

网络文学移动端的商业黑洞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CBN最新一期封面文章《抢夺“起点”》,说的是网络文学那点事,主要以创世中文网的现状入手,对网络文学的整体情况做了总结回顾,并且将盛大和腾讯之间的竞争也有所描述;在该文中有个不时被提出的公司名称,很重要但又很模糊的公司“中国移动阅读基地”。

  在该文中,“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被描述成很重要的网络文学的变现渠道,也是盛大文学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后文会对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做具体描述。)

  在微博上知名评论人程苓峰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来自搜狐的关于网络文学的内容:“写手们认为:1.百度多酷用户群少、作品口碑不好,即便高薪没吸引力。2.腾讯旗下创世中文网待遇公认最高,但短期内冲击起点,难。3.起点仍有很难被复制的优势,比如写手很多签了长期“卖身契”,有大神培养体系。4.只有点对点、移动的方式有机会颠覆盛大,比较靠谱的产品是微信和新闻客户端。”转搜狐。”

  评论区有几条内容值得单独列出来:

  @网络文学那些事儿: 百度多酷,与原创文学的距离不是一亿光年,而是不共戴天。要想发展原创文学,先把百度贴吧、百度文库给自宫掉再说,靠着高流量和高分成来忽悠原创作家是不长久的!因为偶越来越开始相信,网络作家在为自尊而创作。

  @周昶帆:有更多的平台竞争是好事,豆瓣阅读也是一个平台。最终谁能让用户看到多元的好作品,让作者挣到钱,版权受到保护,谁就能占大份额。

  在《抢夺“起点”》一文中,也有对微信“公众账号”成为作家推动作品平台的畅想。

  但是把文学、网络文学以及百度、腾讯以及盛大文学们,放在一起来谈的风险是对“用户群”的模糊化处理,以我个人的观察,似乎打破作家和写手界限是艰难的,盛大文学之前的处理策略是分不同的平台处理网络写手和传统作者,这应该也是尝试后的结果吧。

  起点们形成的千字收费体系和传统作家依赖出版稿费的商业模式是有冲突的,试图又卖座又叫好的风险目前来看是有风险的。

  对于程老师的那个1 2 3 4,前两者是有道理的,后两者可能没那么靠谱。

  在《抢夺“起点”》一文中就明确的有起点白金作者小一半去了创世的说法——而对于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对盛大的影响,程老师转发的那条微博就纯属想象了。

  如果非要说腾讯,那腾讯QQ手机会员对于移动阅读早就有了很大的商业贡献,这点的秘而不宣和忽视只能说对于手机阅读缺乏足够的了解。至于新闻客户端,哼哼,人群的不同决定了产品的不同,简单的道路无需赘述。

  回过头来说“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作为盛大的最大的金主,中移动阅读基地虽然多见媒体的文章中,但很多人似乎又不太清楚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到底是什么运作的思维以及盈利的模式。

  事实上,就是这样,对于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和中国无线音乐基地们而言,想要说清楚比较难,动辄上亿资金的异常流动和高管潜逃正式这种不透明的写照。

  有公开数据说中移动阅读基地去年的营收超过25个亿的人民币,这个数字不错;但有人能说清楚这多少来自于包月业务的打包和用户的主动订阅?中国移动的用户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全球通业务套餐和动感地带的套餐里就包括了XX本小说的阅读权限吗?以及,这些都自动分成给了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凡是与中国移动做生意,特别是能有稳定客户关系的公司都有不错的收入表现。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形成了大批依附于中国移动的关联公司——比如神州泰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