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计算机等考四级数据库技术复习笔记(3) 日期:2013-03-21 浏览次数:0
第3章 需求分析及功能建模方法
3.1 需求分析概述
3.1.1 需求分析概念
1、 所谓需求分折:就是对待开发的系统要做什么,完成什么功能的全面描述。
2、 需求分析的工作:通过对需求的调查、了解、观察和分析,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分类和抽象,并采用有效的技术、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描述开发目标、实现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活动的集合;
3、 需求的定义:客户对一个待开发的系统在实现目标、完成功能、应达到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的集合;
4、 需求获取的困难:
(1) 软件功能复杂;
(2) 需求的可变性;
5、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当前的业务流程,包括体系结构,各职能部门完成的主要任务、关系及其交流的信息。
6、 需求分析的结果通常以模型等建模工具和方法描述系统的信息流、功能结构及完成各功能需要的数据。
7、 功能模型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开发的依据,将指导后续的开发工作。
8、 需求分析工作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不断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
3.1.2 系统分析员的职能
1、 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要任务:是确定应用信息系统及软件产品应该达到的各项功能性要求和非功能性要求,即用户要做什么。
2、 系统分析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1) 获取需求的能力;
(2) 管理及沟通能力;
(3) 技术素养;
3.1.3 需求获取的方法
常用的几种获取需求的方法:(1)面谈;(2)实地观察;(3)问卷调查;(4)查阅资源;
3.1.4 需求分析过程
1、 标识问题:
(1) 需求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问题的识别和标识获得所求解问题及其运行环境的理解;
(2) 标识问题从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做起,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3) 在标识理解需求的还要注意确定系统的人机界面;
2、建立需求模型:
(1) 模型是对现实原形所作的一种抽象,其本质是只关心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而忽略无关的因素,其目的是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便于认识和分析;
(2) 目前常用的模型方法主要有DFD数据流图和IDEFO,都属于结构化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抽象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