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万盛学电脑网 >> 网络安全 >> 网络基础知识 >> 正文

爱立信2013年净收入大增105% 转型效应初步显现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22-06-22

  【《财经》记者 谢丽容】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推进,电信运营市场变革向纵深推进,各网络设备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做出的选择也逐渐显露效应。

  爱立信近日发布的2013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爱立信实现净销售额670亿瑞典克朗,同比持平,环比增长27%;2013全年实现净销售额2274亿瑞典克朗,基本与2012年持平。2013年全年实现净收入122亿瑞典克朗,而2012年全年这个数字则为59亿瑞典克朗,同比大增105%。

  爱立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卫翰思表示,爱立信对盈利能力的关注和努力已经开始得到回报,这为爱立信提供了坚实的资产负债基础,来继续执行公司的战略。

  转型效应初步显现

  在美国和日本电信运营商的投资放缓之后,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和华为不得不开始竞争更少的订单,寻找更多市场机会。在此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卫翰思亦再次强调,通信设备商和运营商正在共同面临市场挑战和策略选择,“这个选择将至关重要,甚至生死攸关。”

  卫翰思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企业最重要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定位好自己,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爱立信逐步确立了移动宽带、网络服务和OSS/BSS的全球市场的三驾马车业务模式,并逐渐在这三大市场确立领导地位,夯实爱立信作为ICT业技术领导、服务领导和思想领导的地位。

  根据爱立信发布的2013年报,网络业务、全球服务业务和支撑解决方案业务分别占据其业务总量的34.8%、27.2%和5.1%。

  从2013全年销售额的分布来看,来自网络业务部的净销售额为1177亿瑞典克朗,同比持平;来自全球服务业务部的净销售额974亿瑞典克朗,同比持平;来自支撑解决方案业务部的净销售额则为122亿瑞典克朗,同比下降9%。

  事实上,鉴于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投资放缓的大趋势,爱立信亦在第四季度的销售遭遇压力,据爱立信官方表示,销售压力主要来自两个大型移动宽带覆盖项目的变化,一是北美项目在2013年上半年见顶,以及日本项目的活跃度下降。

  不过,几个业务板块之间的提携效应已经显现。鉴于爱立信在美国完成的多个大型网络部署项目,爱立信的专业服务地位和实力被大大增强。在北美地区,爱立信的全球服务业务已经取代网络设备业务,成为其北美地区业务主力。有分析认为,美国是全球最先进,最具有活力的信息通信技术市场之一,无论从电信服务的角度,还是移动基础设施的角度,爱立信都已成为这一市场的领导者。

  2013年,爱立信展开了多项战略性举措,包括管理行业中正在发生的技术转移与针对未来业务机会进行的公司转型。总结来看,爱立信在继续巩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例如包括巩固Modems业务、收购微软Mediaroom的IPTV业务等。

  爱立信相关人士亦向《财经》记者表示,下一阶段,还将逐步提高在上述领域以及在知识产权、云、运营支撑解决方案/业务支撑解决方案(OSS/BSS)的资源和资金分配力度。

  整合移动互联网需求

  梳理爱立信的转型之路可发现,爱立信的在业务战略上的转型思路与电信运营商相辅相成,即在建设“最好、最强的网络”的基础上寻求拓展各种业务和提供创新服务的市场机会。

  此前不久,爱立信正式联合沃尔沃推出了 “Sensus Connect”云服务系统。它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娱乐、导航等服务功能,还能远程操控汽车,语音控制,自行寻找停车位、支付车费等。

  另外,爱立信还宣布与北美运营商AT&T达成新的合作协议,AT&T将为爱立信“车联云”提供无线连接,而爱立信也成为面向汽车制造商的AT&T Drive平台的一分子。

  “车联云”是爱立信运输和汽车产品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卫翰思在评价这一产品时曾表示,这是爱立信从快速演进的移动互联领域吸取经验,应用到解决其它行业面临的各种信息通信技术挑战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由于互联网而变得更加效率化、更加网络化,今后所有能够受益于连接的人和物都会被连接,这包括物联网、车联网、M2M、人与机等无处不在的连接性。”卫翰思表示,这也是爱立信在早数年前便提出“500亿连接的网络社会”的初衷所在。

  这一方案在2013年底的CES上曾大放光彩,有人认为,车联网是下一阶段物联网应用中最容易形成引爆效应的产业。而爱立信在其中的角色十分清晰:借助深厚的信息通信技术沉淀,不断强化和夯实其系统集成商和管理服务提供商角色。

  

【作者:《财经》记者 谢丽容 】 (编辑:吕强)

关键字: 爱立信